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对本选题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核心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铁矿石物流概述及我国进口铁矿石物流分析 | 第13-23页 |
2.1 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干散货物流的特点 | 第13-14页 |
2.2 开展铁矿石物流一体化服务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2.3 我国的铁矿石供应国今年来供应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 第16-18页 |
2.4 我国进口铁矿石主要货主的消费分析 | 第18-19页 |
2.5 中国进口铁矿石主要接卸港口的规模布局及未来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2.6 进口铁矿石物流的流向构成 | 第20-21页 |
2.7 我国现阶段进口铁矿石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第3章 构建以港口为节点的进口铁矿石物流系统 | 第23-29页 |
3.1 物流网络的构成 | 第23-24页 |
3.2 港口在物流系统中的节点作用 | 第24-26页 |
3.2.1 现代港口具有综合物流中心功能 | 第25页 |
3.2.2 现代港口在国际物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第25-26页 |
3.2.3 现代港口为增值服务提供了便利 | 第26页 |
3.3 通过港口物流中心来优化改进铁矿石物流系统 | 第26-29页 |
第4章 湛江港概况及腹地铁矿石货源分析预测 | 第29-39页 |
4.1 湛江港港口概况 | 第29-30页 |
4.1.1 地理位置 | 第29页 |
4.1.2 交通环境 | 第29页 |
4.1.3 经济腹地 | 第29-30页 |
4.1.4 港口现状 | 第30页 |
4.2 经济腹地内各主要钢铁厂概况及货源分析 | 第30-32页 |
4.2.1 湛江港目前最大的货主—柳钢 | 第31页 |
4.2.2 西南及中南地区货主情况 | 第31-32页 |
4.3 铁矿石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2-35页 |
4.3.1 港口接卸铁矿石的主要码头 | 第32-33页 |
4.3.2 现阶段港口接卸铁矿石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4.3.3 铁矿石到港后的疏运情况 | 第34-35页 |
4.4 湛江港铁矿石进口量预测 | 第35-39页 |
4.4.1 预测基本方法 | 第35页 |
4.4.2 铁矿石进口量一元回归模型及预测 | 第35-37页 |
4.4.3 对预测结果的讨论 | 第37-39页 |
第5章 湛江港铁矿石运输物流链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39-56页 |
5.1 模型变量 | 第40页 |
5.2 模型参数 | 第40-41页 |
5.3 模型构造 | 第41-45页 |
5.3.1 目标函数 | 第41-42页 |
5.3.2 约束条件 | 第42-44页 |
5.3.3 模型形式 | 第44-45页 |
5.4 模型求解 | 第45-48页 |
5.5 基于模型的系统分析 | 第48-55页 |
5.5.1 Capesize船舶在港作业移泊对总成本及配船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5.5.2 泊位数目改变的可行性 | 第49-51页 |
5.5.3 增加备用供应商的成本讨论 | 第51-52页 |
5.5.4 收货人与港口距离对模型成本的影响 | 第52-55页 |
5.5.5 港口装车疏运能力对系统的影响 | 第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