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理论探讨 | 第8-26页 |
| 1 血管重构的研究概况 | 第8-13页 |
| ·血管重构的概念 | 第8页 |
| ·血管重构的类型 | 第8-9页 |
| ·血管重构的生物学过程及主要病理参数 | 第9-10页 |
| ·血管重构的机制 | 第10-13页 |
| 2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 ·古代医籍的有关记载 | 第13-14页 |
| ·病因病机 | 第14页 |
| ·证治研究 | 第14-18页 |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18-19页 |
| 3 清肝益气降压方的组方配伍机制 | 第19-26页 |
| ·肝火气虚证病机与治法的确立 | 第19-21页 |
| ·组成与用法 | 第21页 |
| ·功能与主治 | 第21页 |
| ·组方药物述要 | 第21-22页 |
| ·组方配伍意义 | 第22页 |
| ·组方特色 | 第22-23页 |
| ·相关药理研究 | 第23-26页 |
| 实验研究 | 第26-4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 ·实验药物与给药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8-40页 |
| ·实验一清肝益气降压方单次给药对SHR 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实验二清肝益气降压方疗程给药对SHR 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实验三清肝益气降压方对SHR 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两者比值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实验四清肝益气降压方对SHR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实验五清肝益气降压方对SHR 肾内小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实验六清肝益气降压方对SHR 肾内小动脉血管平滑肌面积与胶原纤维面积比值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实验七清肝益气降压方对SHR 肾内小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实验八清肝益气降压方对SHR 肾内小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AT1R)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8-40页 |
| 讨论 | 第40-45页 |
| 1 对SHR 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 第40页 |
| 2 对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及两者比值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 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 | 第41页 |
| 4 对SHR 肾内小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5 对SHR 肾内小动脉血管平滑肌面积与胶原纤维面积比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 6 对SHR 肾内小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 7 对SHR 肾内小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 附录 | 第54-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详细摘要 | 第6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