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美国公司治理最新发展及法理分析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s第8-15页
导论第15-25页
 一、全球化与比较公司治理研究的兴起第15-16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论文写作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三、论文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四、 论文主旋律及结构安排的考虑第19-22页
 五、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22-25页
第一章 美国公司治理的晚近发展第25-52页
 第一节 美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第25-30页
  一、公司治理的界定第25-27页
  二、美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第27-30页
 第二节 美国公司治理立法格局的变迁第30-34页
  一、州际公司法之间的水平竞争格局第30-31页
  二、联邦立法与州立法规制公司治理的垂直竞争格局第31-34页
 第三节 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晚近发展第34-47页
  一、公司内部基本治理结构的发展第34-37页
  二、公司契约理论成为法学界的主流理论第37-38页
  三、经营判断规则与董事信义义务的发展第38-40页
  四、股东诉讼制度的变革第40-43页
  五、公司社会责任的兴起与“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第43-44页
  六、反收购法律制度的构建第44-46页
  七、SOX 法案的出台第46-47页
 第四节 影响美国公司治理机制晚近发展的因素分析第47-51页
  一、机构投资者第47-49页
  二、敌意收购浪潮第49页
  三、公司丑闻风波第49-50页
  四、非官方组织的推动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二章 公司契约理论第52-71页
 第一节 公司理论的历史变迁第52-57页
  一、创制实体理论第53-54页
  二、聚合理论第54-56页
  三、自然实体理论第56-57页
 第二节 公司契约理论第57-69页
  一、公司契约理论溯源第57-59页
  二、公司契约理论与公司治理第59-63页
  三、公司契约理论在公司法中的应用第63-67页
  四、公司契约论者与反契约论者的论战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三章 经营判断规则第71-106页
 第一节 司法审查标准第71-77页
  一、司法审查标准第71-72页
  二、司法审查标准与行为标准第72页
  三、美国公司法中的三种基本司法审查标准第72-73页
  四、完全公正性测试第73-77页
 第二节 经营判断规则的理论与实践第77-91页
  一、 经营判断规则的两种主要表述方式第78-79页
  二、经营判断规则的历史沿革第79-80页
  三、经营判断规则的精神第80-82页
  四、经营判断规则的理论逻辑第82-84页
  五、管理层应否享受经营判断规则的保护第84-85页
  六、举证责任第85-86页
  七、经营判断规则的要素第86-91页
 第三节 经营判断规则与信义义务的发展第91-104页
  一、董事的信义义务第91-92页
  二、经营判断规则与注意义务第92-97页
  三、经营判断规则与忠实义务第97-100页
  四、经营判断规则与善意义务第100-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四章 反收购的法律制度第106-145页
 第一节 反收购决定权归属之争第106-121页
  一、收购溢价溯源第108-112页
  二、反收购的价值分析第112-120页
  三、美国将反收购决定权赋予董事会的原因探析第120-121页
 第二节 美国反收购法律制度第121-143页
  一、反收购成文法第122-123页
  二、举证责任倒置第123-124页
  三、董事会在面临敌意收购要约时所承担的义务第124-135页
  四、公司对外出售期间董事会应当承担的义务第135-141页
  五、股东表决权的维护——Blasius 标准第141-143页
  六、董事会决策的完全公正性第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五章 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第145-166页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法第145-157页
  一、利益相关者法出台之前美国公司法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第146-148页
  二、利益相关者法的起源第148-149页
  三、利益相关者法的主要内容第149-151页
  四、利益相关者法在法庭中的应用及其解释第151-153页
  五、利益相关者法合理性的论战第153-155页
  六、利益相关者法对公司法的影响第155-157页
 第二节 董事对债权人的信义义务第157-165页
  一、董事信义义务指向对象的转变第157-159页
  二、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的早期诠释——Wood v. Dummer第159-160页
  三、董事对债权人的信义义务的晚近发展——Credit Lyonnais 案第160-162页
  四、董事对债权人承担的信义义务剖析第162-165页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第六章 Sarbanes-Oxley法案与对经营者制约的强化第166-190页
 第一节 法案的立法背景第166-168页
 第二节 法案加强对管理层约束的条款第168-182页
  一、证明第168-173页
  二、禁止公司向高级管理层提供贷款第173-176页
  三、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制度第176-179页
  四、公司道德准则第179-182页
 第三节 法案对审计委员会的要求第182-186页
  一、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第182-183页
  二、审计委员会相关立法发展第183-184页
  三、法案对审计委员会的要求及SEC 的相关立法第184-186页
  四、评析第186页
 第四节 法案与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变革第186-189页
  一、由联邦立法介入公司治理有助于弥补州际竞争的不足第187页
  二、法案中过多的强制性条款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第187-188页
  三、法案不恰当地干涉和介入了公司治理这一宜由州法规制的领域第188-189页
 本章小结第189-190页
第七章 我国借鉴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思考第190-196页
 一、也许正在发生——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化第190-191页
 二、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综述第191-193页
 三、中国借鉴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思考第193-196页
参考资料第196-20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05-206页
后记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猕猴慢性高眼压模型视乳头活体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下一篇: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