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心电图的组成 | 第8-9页 |
·QT间期的校正及 QT间期异常 | 第9-10页 |
·QT分析的现状 | 第10-13页 |
·临床试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QT间期自动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3-15页 |
第2章 小波变换基础 | 第15-32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15-23页 |
·连续小波变换定义 | 第15-17页 |
·连续小波变换的特点 | 第17-19页 |
·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短时傅立叶变换的对比 | 第19-22页 |
·小波反变换及小波容许条件 | 第22页 |
·常用的小波基函数 | 第22-23页 |
·离散小波变换和二进小波变换 | 第23-24页 |
·多分辨率分析与Mallat算法 | 第24-28页 |
·多分辨率信号分解的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Mallat快速算法 | 第27-28页 |
·小波变换和信号特征点检测 | 第28-30页 |
·小波变换奇异点和信号特征点间的关系 | 第28-29页 |
·李氏指数(Lipschitz exponent)α | 第29-30页 |
·小波变换极大值在多尺度上的表现与李氏指数间的关系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QRS波检测方法回顾 | 第32-40页 |
·传统的 QRS波检测算法及其发展 | 第32-34页 |
·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 | 第34-35页 |
·基于曲线拟合的方法 | 第35-36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 | 第36-37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 | 第37页 |
·基于其他理论的方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QRS波检测 | 第40-5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0页 |
·原理及策略研究 | 第40-47页 |
·小波函数及特征尺度的选择 | 第40-44页 |
·R波的检测策略 | 第44-47页 |
·QRS波起点的识别 | 第47页 |
·R波检测效果的评价 | 第47-52页 |
·数据库选取 | 第47-48页 |
·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结果分析及有效性评价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T波的识别 | 第54-72页 |
·T 波形态的判断 | 第54-59页 |
·典型 T波形态的判断 | 第54-58页 |
·U波对 T波形态判断的影响 | 第58-59页 |
·T波顶点和终点的位置确定 | 第59-61页 |
·时间窗的选择 | 第59-60页 |
·T波顶点和终点的定义 | 第60-61页 |
·T波检测效果的评价 | 第61-71页 |
·数据库选择 | 第61-62页 |
·评价标准 | 第62-63页 |
·试验结果 | 第63-66页 |
·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抗U波干扰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极端电生理状态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8-70页 |
·阈值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2页 |
·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0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