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的动态仿真
|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电液比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9-11页 |
| ·电液比例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 ·电液比例控制的特点和应用 | 第10-11页 |
| ·变量柱塞泵简介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变量柱塞泵系统的优点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第2章 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5-18页 |
| ·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的组成 | 第15-16页 |
| ·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 ·压力控制原理 | 第16-17页 |
| ·流量控制原理 | 第17-18页 |
| 第3章 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35页 |
| ·建模的基础 | 第18-24页 |
| ·阀的流量方程 | 第18-19页 |
| ·阀芯液动力 | 第19-23页 |
| ·几个常用参数的介绍 | 第23-24页 |
| ·元件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31页 |
| ·比例电磁铁的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电液比例流量阀7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流量控制阀5的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 ·控制柱塞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 ·柱塞泵的数学模型 | 第28页 |
| ·电液比例溢流阀9的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 ·压差控制阀3的模型 | 第30-31页 |
| ·压力控制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 ·流量控制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 第4章 压力控制模型的仿真 | 第35-49页 |
| ·系统方框图的建立 | 第35页 |
| ·系统 M文件的编写 | 第35-36页 |
| ·系统的压力仿真 | 第36-38页 |
| ·元件参数的影响 | 第38-49页 |
| ·控制柱塞直径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压差控制阀3的影响 | 第39-43页 |
| ·系统结构的影响 | 第43-46页 |
| ·差压节流孔和先导溢流阀的匹配 | 第46-49页 |
| 第5章 流量控制系统仿真 | 第49-57页 |
| ·方框图的建立 | 第49-50页 |
| ·流量控制 M文件的编写 | 第50页 |
| ·系统的流量仿真 | 第50-52页 |
| ·元件参数的影响 | 第52-57页 |
| ·流量阀弹簧刚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流量阀控制窗口直径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流量控制阀结构的影响 | 第55-57页 |
| 第6章 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的实验研究 | 第57-67页 |
| ·实验台简介 | 第57-58页 |
| ·泵的静态性能测试 | 第58-59页 |
| ·泵的动态性能测试 | 第59-64页 |
| ·阶跃信号下卸荷实验 | 第59-62页 |
| ·阶跃信号下全流量实验 | 第62-64页 |
| ·参数变化实验 | 第64-67页 |
| ·不同直径的压差节流孔实验 | 第64-65页 |
| ·不同直径的背压节流孔实验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附录 | 第68-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