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 ·会计收益信息的重要性 | 第8-9页 |
| ·传统的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体系的缺陷 | 第9-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外关于收益质量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国内关于收益质量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相关启示 | 第15页 |
| ·研究目标与框架 | 第15-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收益质量的理论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5页 |
| ·收益质量的内涵 | 第18-19页 |
| ·收益的质量特性 | 第19-21页 |
| ·收益的可靠性 | 第19页 |
|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 | 第19-20页 |
| ·收益的持续性 | 第20页 |
| ·收益的稳定性 | 第20页 |
| ·收益的成长性 | 第20-21页 |
| ·收益的安全性 | 第21页 |
|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 ·主营业务鲜明性 | 第21-22页 |
| ·企业保持盈利的稳定与平稳增长的能力 | 第22页 |
| ·现金流量状况 | 第22页 |
| ·资产质量 | 第22页 |
| ·收益水平对外部环境与企业战略的适用性 | 第22页 |
| ·会计政策的选择 | 第22-23页 |
| ·会计准则的影响 | 第23页 |
| ·人为操纵的影响 | 第23页 |
| ·行业因素的影响 | 第23-25页 |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方法的构建 | 第25-43页 |
| ·定性分析 | 第25-27页 |
| ·会计政策的选择 | 第25-26页 |
|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 | 第26页 |
| ·基础管理水平 | 第26-27页 |
| ·其它非正常信号 | 第27页 |
| ·定量分析 | 第27-38页 |
| ·单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7-32页 |
| ·收益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EQI 的构建 | 第32-38页 |
| ·会计收益质量二步分析法及个案分析 | 第38-43页 |
| ·会计收益质量二步分析法 | 第38页 |
| ·个案分析 | 第38-43页 |
| 第四章 2004 年沪市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 第43-67页 |
| ·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 第43-52页 |
| ·样本选择范围 | 第43页 |
| ·2004 年沪市上市公司分行业财务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50页 |
| ·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分析 | 第50-52页 |
| ·资产收益率值在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 第52-67页 |
| ·前2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小于0 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 第52-57页 |
| ·3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在(0-396)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 第57-62页 |
| ·3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在696左右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 第62-6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 ·本文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 第68-6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附录 | 第71-79页 |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