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重与轻的悖论——说不尽的公司章程自治理念 | 第1-18页 |
一、轻如鸿毛的公司章程 | 第12页 |
二、厚重的公司章程自治理念 | 第12-13页 |
三、选题目的 | 第13-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公司章程自治的含义 | 第18-38页 |
第一节 公司章程自治的内容 | 第18-24页 |
一、订立公司章程的自由 | 第18-19页 |
二、修改公司章程的自由 | 第19-21页 |
三、公司章程的内容自由 | 第21-22页 |
四、公司章程自治应否包含章程形式自由的探讨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公司章程自治的实质解析 | 第24-38页 |
一、公司章程自治与私法自治——公司章程自治是私法自治在公司法上的体现 | 第25-27页 |
二、公司章程自治与公司自治——公司章程是公司自治的载体 | 第27-32页 |
三、公司章程自治与股东自治——股东自治是公司章程自治的内核 | 第32-35页 |
四、公司章程自治与第三人干预——公司章程自治排斥第三人干预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公司章程自治的历史脉络考察 | 第38-61页 |
第一节 公司章程自治的历史发展 | 第38-43页 |
一、前公司时期 | 第38-40页 |
二、特许设立时期 | 第40-42页 |
三、准则主义时期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公司章程自治产生的土壤 | 第43-53页 |
一、自由主义——公司章程自治的人文支撑 | 第43-45页 |
二、市场经济——公司章程自治的经济根源 | 第45-48页 |
三、民主政治——公司章程自治的政治基础 | 第48-50页 |
四、公司契约理论——公司章程自治的法学依据 | 第50-53页 |
第三节 管制与自治之间的徘徊——公司章程自治理念的境外实证法考察 | 第53-61页 |
一、台湾 | 第53页 |
二、韩国 | 第53-54页 |
三、德国 | 第54-55页 |
四、法国 | 第55-57页 |
五、英国 | 第57-58页 |
六、美国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国家主义的倾向——公司章程自治的缺失 | 第61-81页 |
第一节 公司章程自治缺失的一般原因——政府干预经济 | 第61-64页 |
一、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 | 第61-63页 |
二、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强制性规范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公司章程自治理念在我国缺失的原因——国家主义倾向 | 第64-81页 |
一、千人一面的公司——公司章程自治理念在我国遭遇的困境 | 第65-66页 |
二、国家主义倾向——公司章程自治在我国遭遇困境的原因 | 第66-81页 |
第四章 公司章程自治的边界 | 第81-103页 |
第一节 公司法性质的解读 | 第81-89页 |
一、公司法的公法与私法之争 | 第81-83页 |
二、公司法的强制法与任意法之争 | 第83-89页 |
第二节 公司章程性质的解读 | 第89-98页 |
一、公司章程性质的一般认识 | 第89-90页 |
二、公司章程的自治法性 | 第90-98页 |
第三节 划分公司章程自治界限的标准 | 第98-103页 |
一、公司内部的自治范围宽于公司外部的自治范围 | 第98-99页 |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治范围宽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自治范围 | 第99-100页 |
三、公司章程的订立自由宽于公司章程的修改自由 | 第100-103页 |
第五章 公司章程自治理念的实证法探讨——公司章程自治理念的运用 | 第103-117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结构 | 第103-108页 |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制 | 第103-107页 |
二、经理职权法定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转让 | 第108-113页 |
一、实证法考察 | 第109-111页 |
二、制度分析 | 第111-113页 |
三、立法建议 | 第113页 |
第三节 公司的利润分配 | 第113-117页 |
一、实证法考察 | 第113-114页 |
二、强制公司分配制度之弊端分析 | 第114-115页 |
三、立法建议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公司章程自治理念所面临的挑战 | 第117-135页 |
第一节 公司章程自治理念在实证法上遭遇的困境 | 第117-124页 |
一、作为公司自治载体的公司章程受到的冲击 | 第117-123页 |
二、对公司监管的增强 | 第123-124页 |
第二节 社会思潮对公司章程自治理念的挑战 | 第124-128页 |
一、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 | 第124-125页 |
二、私法的公法化 | 第125-126页 |
三、企业经营的公共化 | 第126页 |
四、市场失灵论 | 第126-128页 |
第三节 公司法理论的新发展对公司章程自治的挑战 | 第128-135页 |
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128-131页 |
二、股东会中心主义到董事会中心主义 | 第131-135页 |
第七章 公司章程自治的未来一对公司章程自治理念挑战的回应 | 第135-155页 |
第一节 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对公司章程自治实证法上变化的解读 | 第135-140页 |
一、公司章程条款的变化 | 第135-138页 |
二、公司监管的加强 | 第138-140页 |
第二节 传统民商法理念的回归——社会思潮对公司章程自治影响的解读 | 第140-146页 |
一、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 | 第140-141页 |
二、私法的公法化 | 第141-142页 |
三、企业经营的公共化 | 第142-143页 |
四、市场失灵论 | 第143-146页 |
第三节 股东主权主义的重申——公司法上的新变化对公司章程自治理念影响的解读 | 第146-155页 |
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147-151页 |
二、股东会到董事会中心主义 | 第151-155页 |
结论 我国公司法立法的思考 | 第155-157页 |
一、管制抑或自治——我国公司法的立法价值选择 | 第155-156页 |
二、南桔北枳的尴尬——我国公司法立法的思考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