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调湿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 第11-23页 |
2.1 湿度调节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2.2 目前调节湿度的办法及展望 | 第12-14页 |
2.3 湿度调节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2.3.1 调湿材料的分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2 调湿材料研究的现状 | 第16-19页 |
2.4 几种矿物材料简介 | 第19-23页 |
2.4.1 硅藻土 | 第19-20页 |
2.4.2 沸石 | 第20页 |
2.4.3 海泡石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实验 | 第23-30页 |
3.1 调湿材料评价系统的建立 | 第23-25页 |
3.1.1 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3.1.2 实验仪器简介 | 第24页 |
3.1.3 评价内容 | 第24-25页 |
3.2 海泡石、沸石、硅藻土形貌观察 | 第25页 |
3.2.1 X射线衍射实验 | 第25页 |
3.2.2 扫描电镜实验 | 第25页 |
3.3 海泡石、沸石、硅藻土的吸放湿质量变化实验 | 第25-26页 |
3.3.1 样品准备与制备 | 第25-26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3.3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3.4 海泡石、沸石、硅藻土混合样品的吸放湿质量变化实验 | 第26-27页 |
3.4.1 样品制备 | 第26-27页 |
3.4.2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27页 |
3.5 胶凝材料对三种矿物材料湿度调节能力的影响 | 第27-30页 |
3.5.1 矿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3.5.2 矿物复合材料吸放湿质量变化实验 | 第28页 |
3.5.3 矿物复合材料容器内调湿实验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62页 |
4.1 三种矿物材料形貌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4.2 海泡石、沸石、硅藻土吸放湿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4.2.1 海泡石、沸石、硅藻土吸放湿实验曲线图 | 第32-34页 |
4.2.2 海泡石吸放湿质量变化循环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4.2.3 小结 | 第35-36页 |
4.3 矿物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分析 | 第36-42页 |
4.3.1 孔道调湿能力理论分析 | 第36-38页 |
4.3.2 矿物固体表面调湿能力理论分析 | 第38-40页 |
4.3.3 三种矿物材料的吸放湿能力综合分析 | 第40-41页 |
4.3.4 小结 | 第41-42页 |
4.4 三种矿物材料混合样品的吸放湿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4.4.1 混合样品吸放湿实验曲线图 | 第42-44页 |
4.4.2 样品吸放湿质量变化循环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4.4.3 综合分析 | 第45-46页 |
4.4.4 小结 | 第46-47页 |
4.5 胶凝材料对矿物材料吸放湿能力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4.5.1 矿物复合材料样品吸放湿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4.5.2 复合样品(海泡石:白水泥=3:2)吸放湿质量变化循环对比图 | 第52-53页 |
4.5.3 胶凝材料对调湿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53-55页 |
4.5.4 小结 | 第55-56页 |
4.6 矿物复合材料调湿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4.6.1 高湿度状态调湿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4.6.2 低湿度状态调湿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4.6.3 综合分析 | 第60-61页 |
4.6.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工作、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