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茶氨酸的分离纯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茶叶的主要成分和保健作用 | 第8页 |
| ·茶氨酸的分布和理化特性 | 第8-9页 |
| ·茶氨酸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 | 第9-10页 |
| ·茶氨酸的生理功能 | 第10-13页 |
| ·松弛神经紧张、放松等作用 | 第10-11页 |
| ·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11页 |
| ·降血压作用 | 第11页 |
| ·辅助抑制肿瘤的作用 | 第11-12页 |
| ·抗疲劳作用 | 第12页 |
| ·改善经期综合症 | 第12页 |
| ·减肥作用 | 第12-13页 |
| ·国内外茶氨酸的生产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茶氨酸可能的制备途径 | 第13-14页 |
| ·茶氨酸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1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茶氨酸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6-24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茶氨酸测定方法的综述 | 第16-17页 |
|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法 | 第16页 |
| ·氨基酸分析仪法 | 第1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17页 |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 ·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 ·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 | 第1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8-1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3页 |
| ·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 | 第19-2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0-23页 |
| ·测定方法的比较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茶多酚萃余液的预处理研究 | 第24-38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茶多酚萃余液的实验室制备 | 第25页 |
| ·沉淀法 | 第25页 |
| ·超滤法 | 第25-27页 |
| ·大孔树脂脱色实验 | 第27-28页 |
| ·其他指标的分析测定方法及有关数据计算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 ·沉淀法预处理 | 第29页 |
| ·超滤法预处理 | 第29-32页 |
| ·超滤膜污染的理论分析及膜的清洗 | 第32-34页 |
| ·不同预处理方法结果比较 | 第34页 |
| ·大孔树脂脱色研究 | 第34-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离子交换吸附分离茶氨酸的研究 | 第38-51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 ·树脂的选择 | 第41页 |
| ·静态吸附动力学 | 第41-43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43-44页 |
| ·pH值对离子交换平衡的影响 | 第44页 |
| ·茶氨酸浓度对离子交换平衡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流速对离子交换平衡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离子交换最佳吸附条件的确定 | 第46-48页 |
| ·洗脱工艺的研究 | 第48-49页 |
| ·固定床操作工艺的验证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茶氨酸的纯化和鉴定 | 第51-59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1页 |
|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 ·纤维素柱分离纯化茶氨酸 | 第53页 |
| ·茶氨酸产品的结晶 | 第53-54页 |
| ·茶氨酸的结构确证 | 第54-58页 |
| ·总工艺流程图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