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8页 |
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时代背景 | 第8-15页 |
1.1 西方教育市场化改革及其理论 | 第8-9页 |
1.2 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倾向 | 第9-10页 |
1.3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沿革 | 第10页 |
1.4 成本回收政策的实践 | 第10-14页 |
1.5 公立高校收费现状 | 第14-15页 |
2 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 | 第15-22页 |
2.1 教育公平的界定 | 第15-18页 |
2.2 教育公平的社会正功能 | 第18-20页 |
2.2.1 教育公平——公正性与正外部性的统一 | 第18-19页 |
2.2.2 教育公平——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 | 第19-20页 |
2.3 弱势群体及其成因 | 第20-22页 |
2.3.1 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的界定 | 第20页 |
2.3.2 弱势群体的成因 | 第20-22页 |
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积极意义 | 第22-23页 |
3.1 促进教育资源在三级教育间最优配置 | 第22页 |
3.2 有效扩大高教资源供给总量 | 第22-23页 |
4 现行收费政策下教育不公现象探析 | 第23-40页 |
4.1 高额学费削减弱势群体入学机会 | 第23-27页 |
4.1.1 城乡教育差距显著 | 第23-24页 |
4.1.2 成本分担比例超出能力承受范围 | 第24-26页 |
4.1.3 专业选择范围受限 | 第26-27页 |
4.2 缺乏有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 第27-34页 |
4.2.1 成本控制难 | 第28-30页 |
4.2.2 奖学金助学功能薄弱 | 第30页 |
4.2.3 助学贷款有待完善 | 第30-33页 |
4.2.4 勤工助学有待改进 | 第33-34页 |
4.3 高等教育的国家财政投入比例偏低 | 第34-40页 |
5 完善公立高校收费制度,努力实践教育公平 | 第40-58页 |
5.1 建立现代教育公共财政制度 | 第40-44页 |
5.1.1 构建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制度 | 第40-41页 |
5.1.2 稳定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 | 第41-43页 |
5.1.3 提高资源管理和运作效率 | 第43-44页 |
5.2 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 | 第44-46页 |
5.2.1 高等教育为国家、社会带来巨大收益 | 第44-45页 |
5.2.2 确保政府对公立高校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 第45-46页 |
5.3 构建多元投资渠道 | 第46-51页 |
5.3.1 体内资源扩张 | 第47-50页 |
5.3.2 体外资源扩张 | 第50-51页 |
5.4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 第51-55页 |
5.4.1 扩大贷款供给规模 | 第51-54页 |
5.4.2 增强勤工助学机制 | 第54-55页 |
5.5 建立成本分担听证机制 | 第55页 |
5.6 建立具有选择性的教育制度 | 第55-56页 |
5.7 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56页 |
5.8 优化教育格局,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 第56-57页 |
5.9 坚持城乡均衡发展,缩短城乡经济差距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