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51页
 第一节 细胞骨架第10-25页
  1 微管第11-17页
   ·微管的形态结构第11页
   ·微管的化学组成第11-13页
   ·微管的特性第13-16页
   ·微管的功能第16-17页
  2 非肌细胞中的微丝第17-21页
   ·微丝的化学组成第17-19页
   ·微丝的装配第19页
   ·微丝的特异性药物第19页
   ·微丝的功能第19-21页
  3 卵母细胞骨架系统的研究进展第21-25页
 第二节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第25-35页
  1 细胞周期第25-28页
   ·细胞周期的概念第25页
   ·细胞周期的过程第25-26页
   ·细胞周期的速率第26页
   ·细胞周期的调控第26-28页
  2 有丝分裂第28-35页
   ·核分裂第28-30页
   ·胞质分裂第30-32页
   ·中心体与中心粒第32-33页
   ·有丝分裂期染色体运动的机理第33-34页
   ·外界条件对有丝分裂的影响第34-35页
 第三节 荧光显微镜技术第35-46页
  1 荧光第35-36页
  2 荧光染色及影响因素第36-37页
  3 免疫荧光技术第37-43页
   ·荧光抗体染色方法的基本原理第38-39页
   ·免疫荧光染色的重要步骤第39-40页
   ·免疫荧光染色常见问题的处理第40-43页
  4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在卵细胞骨架研究上的应用第43-46页
   ·在卵细胞骨架的分布与组成上的应用第43-44页
   ·在卵细胞骨架功能与特性上的应用第44-45页
   ·免疫荧光显微术在海洋生物卵细胞骨架方面的应用第45-46页
 第四节 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及本研究的意义第46-51页
  1 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的意义与研究现状第46-47页
  2 雌核发育倍性鉴定第47-49页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49-51页
第二章 鲆鲽鱼类受精卵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方法的建立第51-59页
 1 实验材料第51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1-56页
   ·受精卵的固定第51-53页
   ·受精卵的去膜第53-54页
   ·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染色第54-56页
 3 讨论第56-58页
 4 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牙鲆与大菱鲆受精卵发育前期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显微观察第59-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受精卵的采集第59-60页
   ·受精卵的固定第60页
   ·受精卵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染色第60页
 2 实验结果第60-70页
   ·牙鲆受精卵中纺锤体与中心体的动态变化第60-64页
   ·大菱鲆受精卵中纺锤体与中心体的动态变化第64-70页
 3 讨论第70-72页
 4 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冷休克法诱导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分子细胞学机制第74-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2 实验结果第76-83页
 3 讨论第83-85页
 4 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静水压法诱导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分子细胞学机制第86-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6-87页
 2 实验结果第87-98页
 3 讨论第98-101页
 4 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已完成的文章和专利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粘附蛋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对虾细胞膜蛋白定位
下一篇:宗教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