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第一章 感官与视觉 | 第18-49页 |
第一节 中国思想对眼睛的考辨 | 第18-26页 |
一 感官的自然本性和眼睛的“辨色”功能 | 第18-19页 |
二 儒家的感官伦理:从自然之眼到社会之眼 | 第19-21页 |
三 指向内在的道家之“眼” | 第21-26页 |
第二节 西方思想中的眼睛 | 第26-37页 |
一 作为感官的五官——与中国思想的巧合 | 第26-29页 |
二 眼睛与认知——眼睛的特殊性 | 第29-32页 |
三 柏拉图对两种眼睛的区分 | 第32-37页 |
第三节 作为能力的视觉和作为行为的观看 | 第37-49页 |
一 观看行为的类型学研究 | 第37-40页 |
二 观看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 第40-41页 |
三 观看行为的文化学分析 | 第41-46页 |
四 观看的基本性质 | 第46-49页 |
第二章 视觉隐喻 | 第49-87页 |
第一节 感官等级制: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c) | 第49-58页 |
一 语言中的视觉 | 第50-51页 |
二 感官等级制 | 第51-54页 |
三 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类型学差异 | 第54-58页 |
第二节 视觉的文化象征意蕴 | 第58-70页 |
一 西方古典时期的模仿 | 第58-60页 |
二 中世纪和启蒙运动时期对光的崇拜 | 第60-65页 |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 | 第65-68页 |
四 近代以来的眼睛 | 第68-70页 |
第三节 眼睛的历史性? | 第70-78页 |
第四节 世界的图像化时代 | 第78-87页 |
一 世界图像化的经验事实与审美的生活化 | 第79-81页 |
二 图像时代的基本性质 | 第81-84页 |
三 划过夜空的流星:图像时代的美之表现形式 | 第84-87页 |
第三章 空间转向与视觉隐喻:背景的凸现 | 第87-112页 |
第一节 现代性:众声喧哗中的概念游移 | 第87-91页 |
第二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 第91-94页 |
第三节 返回肉体之眼:重新“看见”身体 | 第94-100页 |
一 审美现代性 | 第94-97页 |
二 视觉隐喻与身体 | 第97-100页 |
第四节 现代性的地理学:空间转向与视觉场域 | 第100-112页 |
一 空间转向的经验事实 | 第101-102页 |
二 空间转向的性质 | 第102-106页 |
三 空间转向与视觉隐喻 | 第106-107页 |
四 空间转向与视觉文化 | 第107-108页 |
五 空间转向的基本涵义 | 第108-112页 |
第四章 眼见为虚?——20世纪西方思想对视觉隐喻的破译 | 第112-155页 |
第一节 视听转换与超现实:本雅明和鲍德里亚对视觉图像的沉思 | 第113-119页 |
一 本雅明:视觉对听觉的胜利 | 第113-116页 |
二 鲍德里亚:“超真实”和符号的“幻像” | 第116-119页 |
第二节 那喀索斯的凝视:伽达默尔对视觉存在论的反思 | 第119-126页 |
一 视觉模仿作为对存在的表现 | 第120-122页 |
二 游戏:旁观者在场的活动 | 第122-126页 |
第三节 新感性与新美学:马尔库塞和威尔什论视觉心理 | 第126-131页 |
一 马尔库塞:视觉感性的社会解放功能 | 第127-129页 |
二 沃尔夫冈·威尔什:视觉图像作为对现实经验的再确认 | 第129-131页 |
第四节 文学中的视觉隐喻:保尔·利科和罗兰·巴特论模仿 | 第131-136页 |
一 保尔·利科:模仿作为时间与叙事的中介 | 第131-133页 |
二 罗兰·巴特:模仿作为文学的一种能力 | 第133-136页 |
第五节 现象学中的眼睛:胡塞尔和梅洛-庞蒂 | 第136-141页 |
一 胡塞尔:视觉中心主义的假定 | 第136-138页 |
二 梅洛-庞蒂:眼与心 | 第138-141页 |
第六节 海德格尔、德里达和视觉中心主义:坚守或消解? | 第141-148页 |
一 海德格尔:存在之视觉 | 第142-146页 |
二 德里达:对视觉的“在场”形而上学的消解 | 第146-148页 |
第七节 时尚的目光:西美尔 | 第148-153页 |
一 分离与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人关系的图景 | 第148-150页 |
二 模仿与疏离:时尚的两个向度 | 第150-153页 |
小结 | 第153-155页 |
第五章 视觉文化:视觉隐喻的现实形态 | 第155-174页 |
第一节 “全球同步”:身份认同危机的话语征候 | 第157-162页 |
第二节 凝视:图像再现中的女性形象 | 第162-166页 |
第三节 空镜子:一个生命的隐喻 | 第166-171页 |
第四节 图像时代的视觉狂欢:论视觉对听觉的入侵 | 第171-174页 |
结论 对当代审美特征的一个尝试性回答 | 第174-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6页 |
后记 | 第186-188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