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引言 | 第1-24页 |
·Cyclophilin 家族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Cyclophilin 家族的发现 | 第12页 |
·Cyclophilin 家族的分类 | 第12-13页 |
·CypD 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CypD 与MPTP 的关系 | 第14-19页 |
·MPTP的定义和功能概述 | 第14页 |
·MPTP 和VDAC-ANT-CypD 复合物的发现 | 第14-15页 |
·CypD 的功能研究 | 第15-16页 |
·MPTP的两种模型 | 第16-19页 |
·MPTP的重要功能 | 第19-22页 |
·线粒体和MPTP 在细胞凋亡中所起作用 | 第19-21页 |
·MPTP 与缺血 | 第21-22页 |
·CypD 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CypD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平台 | 第24-49页 |
·GST-CypD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24页 |
·运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筛选CypD 小分子抑制剂 | 第24-35页 |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实验原理 | 第24-2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5页 |
·筛选出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 第30-32页 |
·小分子化合物和CypD 热力学常数和动力学常数 | 第32-35页 |
·运用荧光淬灭方法分析小分子抑制剂与CypD 的相互作用 | 第35-42页 |
·荧光淬灭的实验原理 | 第35-37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7-40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测定小分子抑制剂对CypD 氨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49页 |
·cyclophilin 氨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活性测定的实验原理 | 第43-4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4-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第三部分CypD小分子抑制剂对Ca~(2+)依赖的线粒体形态功能影响的研究 | 第49-54页 |
·小分子抑制剂对Ca~(2+)引起的线粒体肿胀的影响 | 第49-51页 |
·小分子抑制Ca~(2+)引起的线粒体肿胀的实验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小分子配体对线粒体Ca~(2+)吸收 | 第51-54页 |
·小分子抑制线粒体对Ca~(2+)吸收 | 第51-53页 |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第四部分 小分子抑制剂对CypD 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研究 | 第54-69页 |
·CypA 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54-57页 |
·Cyclophilin A 的结构 | 第54-55页 |
·Cyclophilin A 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 第55-57页 |
·小分子抑制剂与CypA 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57页 |
·小分子抑制剂与CypA 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 | 第57-61页 |
·His-CypA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57-58页 |
·SPR 技术测定小分子化合物与CypA 的相互作用 | 第58-59页 |
·荧光淬灭的方法测得小分子化合物和CypA 的相互作用 | 第59页 |
·小分子化合物对CypA 酶活的影响 | 第59-61页 |
·CypD 和CypA小分子筛选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 第61页 |
·小分子抑制剂与CypD 特异性结合的结果和讨论 | 第61-69页 |
第五部分 实验部分 | 第69-76页 |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69-7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69-70页 |
·实验材料 | 第70页 |
·GST-CypD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纯化 | 第70-71页 |
·His-CypA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71-72页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 第72-73页 |
·蛋白芯片的制备 | 第72-73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73页 |
·荧光淬灭方法 | 第73-74页 |
·氨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酶活测定 | 第74页 |
·小分子对Ca~(2+)引起的线粒体肿胀的抑制 | 第74-75页 |
·小分子抑制线粒体对Ca~(2+)吸收 | 第75-76页 |
第六部分 小结 | 第76-78页 |
·特异性研究的重要性 | 第76页 |
·小分子抑制剂的功能和应用前景 | 第76页 |
·CypD 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平台的应用 | 第76-78页 |
附:其他的一些实验结果 | 第78-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本论文缩写汇编 | 第91-9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