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拉萨市区环境质量预测与对策研究

1 综述第1-18页
   ·环境系统概述第9-10页
     ·环境系统的基本内涵第9页
     ·环境系统的分类第9页
     ·环境系统的特性第9-10页
   ·环境预测概述第10-11页
     ·环境预测的基本内涵第10页
     ·环境预测的基本原理第10页
     ·环境预测的基本方法第10-11页
       ·环境系统数学模型第10-11页
       ·环境系统模拟模型第11页
     ·城市环境预测的基本类型第11页
   ·本文工作概述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工作目的第12-13页
     ·工作依据第13-14页
       ·法律、法规第13页
       ·技术规范第13页
       ·引用标准第13-14页
       ·其它相关资料第14页
     ·总体设计第14-15页
       ·目标设计第14-15页
       ·方法设计第15页
     ·工作内容第15-18页
2 拉萨市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第18-23页
   ·拉萨市自然环境概况第18-21页
     ·地理位置第18页
     ·地形地貌第18-19页
     ·气候特征第19页
     ·水文特征第19-20页
     ·土壤与资源第20-21页
   ·拉萨市社会环境概况第21-23页
     ·行政区划及人口第21页
     ·城市的性质与功能第21-22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22-23页
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23-43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23-32页
     ·污染源调查第23-25页
       ·重点污染源第23-24页
       ·其他污染源第24-25页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25-31页
       ·调查断面设置第25-26页
       ·评价标准第26-27页
       ·评价方法第27页
       ·评价结论第27-31页
     ·小结第31-32页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第32-36页
     ·污染源调查第32页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第32-36页
       ·现状分析第32-34页
       ·主要污染因子的确定第34-35页
       ·环境空气质量分级第35-36页
     ·小结第36页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36-43页
     ·污染源调查第36-38页
       ·交通噪声第36-37页
       ·工业噪声第37页
       ·建筑施工噪声第37页
       ·生活噪声第37-38页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38-42页
       ·功能区噪声第38-40页
       ·道路交通噪声第40-41页
       ·区域环境噪声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4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第43-49页
   ·城市总体规划简介第43-45页
     ·发展方向第43页
     ·城市布局第43-44页
     ·排水规划第44页
     ·道路交通规划第44页
     ·建设用地规划第44-45页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第45-49页
     ·城市人口数量第45-47页
       ·历年变化趋势分析第45-46页
       ·人口数量预测第46-47页
     ·经济发展预测第47-49页
       ·历年发展趋势第47页
       ·经济指标预测第47-49页
5 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测第49-82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第49-64页
     ·污染源强预测第49-52页
       ·废(污)水排放量第49-50页
       ·污染物排放量第50页
       ·预测结果第50-52页
     ·水环境质量变化预测第52-64页
       ·预测方法的选择第52-56页
       ·堆龙河预测结果第56-59页
       ·流沙河预测结果第59-62页
       ·拉萨河预测结果第62-64页
   ·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第64-76页
     ·灰色系统模型第64-68页
       ·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第65-66页
       ·GM(1,1)动态预测模型第66-68页
     ·二氧化氮浓度变化预测第68-71页
       ·优势影响因素的确定第68页
       ·浓度变化预测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预测第71-73页
       ·历年变化趋势第71-72页
       ·浓度变化预测第72-73页
     ·二氧化硫浓度变化预测第73-76页
       ·排放量预测第73-74页
       ·浓度变化趋势分析第74-76页
   ·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第76-82页
     ·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76页
     ·道路交通噪声第76-80页
       ·历年变化趋势分析第76-77页
       ·等效声级预测第77-80页
       ·结论第80页
     ·区域环境噪声第80-82页
6 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第82-99页
   ·水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第82-85页
     ·水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第82-83页
       ·拉萨河第82页
       ·流沙河第三功能区第82-83页
       ·堆龙河第83页
     ·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第83-85页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第84页
       ·改进生产工艺第84页
       ·其它对策措施第84-85页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第85-90页
     ·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第85页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对策第85-90页
       ·自然尘源防治措施第87页
       ·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第87-88页
       ·工业与民用污染源防治措施第88-89页
       ·其它对策措施第89-90页
   ·声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第90-99页
     ·声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第90页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第90-99页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对策第90-92页
       ·发声源控制对策第92-95页
       ·道路结构改善措施第95-97页
       ·交通流控制对策第97-98页
       ·其他噪声污染控制措施第98-99页
7 结论第99-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实践简介第106-107页
声明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附图第109-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药企业库存管理创新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
下一篇:芥菜类蔬菜进化及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