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P2P)网络搜索技术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缩写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论文的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 第9页 |
·P2P搜索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2 P2P概述 | 第12-20页 |
·从Napster说起 | 第12-13页 |
·P2P概述 | 第13页 |
·P2P的两种形式 | 第13-14页 |
·纯P2P网络 | 第13页 |
·混合式P2P网络 | 第13-14页 |
·P2P与C/S的比较 | 第14-16页 |
·P2P的应用 | 第16-18页 |
·P2P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P2P在国外 | 第18-19页 |
·P2P在国内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P2P搜索 | 第20-28页 |
·P2P搜索与WEB搜索的区别 | 第20-21页 |
·P2P搜索技术的评价标准 | 第21-22页 |
·从用户角度 | 第21页 |
·从网络角度 | 第21-22页 |
·泛洪(Flooding) | 第22页 |
·P2P搜索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从结构本身 | 第22-24页 |
·从算法方面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分布式广度优先搜索(DBFS) | 第28-36页 |
·冗余产生的原因 | 第28页 |
·分布式广度优先(DBFS) | 第28-33页 |
·广度优先(BFS) | 第28-29页 |
·分布式广度优先(DBFS) | 第29-33页 |
·DBFS相关证明 | 第33-35页 |
·正确性证明 | 第33页 |
·复杂性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数据结构 | 第36-37页 |
·程序流程 | 第37-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6 结束语 | 第41-42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41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A DBFS源程序 | 第46-53页 |
附录B Flooding源程序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