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1.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仿生合成综述 | 第13-39页 |
·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3-26页 |
·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 | 第26-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2.天然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39-55页 |
·天然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 第39-46页 |
·天然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分布 | 第46-47页 |
·天然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生源 | 第47-48页 |
·天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3.闭苞买麻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55-86页 |
·研究结果 | 第55-59页 |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59-74页 |
·Gnetucleistol F(1)的结构鉴定 | 第59-60页 |
·Gnetucleistol H(2)的结构鉴定 | 第60-62页 |
·Gnetucleistol G(3)的结构鉴定 | 第62-64页 |
·Gnetucleistol A(4)的结构鉴定 | 第64-67页 |
·Cis-Shegansu B(5)的结构鉴定 | 第67-69页 |
·(+)-Bisisorhapontigenin A(6)的结构鉴定 | 第69-70页 |
·Gnetucleistol B(7)的结构鉴定 | 第70-71页 |
·Gnetucleistol C(8)的结构鉴定 | 第71-72页 |
·Gnetucleistol D(9)的结构鉴定 | 第72-73页 |
·Gnetucleistol E(10)的结构鉴定 | 第73-74页 |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74-76页 |
·Gnetifolin F(11)的结构鉴定 | 第74页 |
·Gnetumontanin C(12)的结构鉴定 | 第74页 |
·Gnetupendin B(13)的结构鉴定 | 第74页 |
·Shegansu B(14)的结构鉴定 | 第74页 |
·Gnetuhainin P(15)的结构鉴定 | 第74-75页 |
·Gnetulin(16)的结构鉴定 | 第75页 |
·Gnetifolin A(17)的结构鉴定 | 第75页 |
·gnetol(18)的结构鉴定 | 第75页 |
·Resveratrol(19)的结构鉴定 | 第75页 |
·Rhapontigenin(20)的结构鉴定 | 第75页 |
·Pinosylvine(21)的结构鉴定 | 第75页 |
·4-methoxyl-resveratrol(22)的结构鉴定 | 第75页 |
·P-coumaric acid(23)的结构鉴定 | 第75-76页 |
·Isorhapontigenin(24)的结构鉴定 | 第76页 |
·Piceatanol(25)的结构鉴定 | 第76页 |
·Gnetifolin K(26)的结构鉴定 | 第76页 |
·Daucosterol(27)的结构鉴定 | 第76页 |
·几种不同结构类型二苯乙烯衍生物的抗炎活性实验 | 第76-77页 |
·实验部分 | 第77-7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77页 |
·植物原料 | 第77页 |
·提取分离 | 第77-79页 |
·结构鉴定 | 第79-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4.少苞买麻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86-93页 |
·研究结果 | 第86-87页 |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87-88页 |
·Gnetubrunol A(28)的结构鉴定 | 第87-88页 |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88-90页 |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90页 |
·植物原料 | 第90-91页 |
·提取分离 | 第91页 |
·结构鉴定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3页 |
5.活性低聚茋的仿生合成 | 第93-156页 |
·白藜芦醇二聚体的光氧化反应 | 第96-107页 |
·实验设计 | 第96-97页 |
·实验方法 | 第97-99页 |
·实验结果 | 第99页 |
·结构解析 | 第99-105页 |
·反应机理探讨 | 第105-106页 |
·白藜芦醇二聚体的抗炎、抗氧化活性实验 | 第106页 |
·结果讨论 | 第106-107页 |
·天然stilbenolignane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 | 第107-119页 |
·实验设计 | 第108-110页 |
·实验方法 | 第110-112页 |
·实验结果 | 第112页 |
·结构解析 | 第112-117页 |
·反应机理 | 第117-118页 |
·结果讨论 | 第118-119页 |
·酸催化反应制备异丹叶大黄素低聚体 | 第119-132页 |
·实验设想 | 第120页 |
·实验方法 | 第120-121页 |
·实验结果 | 第121页 |
·结构解析 | 第121-129页 |
·反应机理 | 第129-130页 |
·异丹叶大黄素二聚体的抗炎、抗氧化活性实验 | 第130-131页 |
·结果讨论 | 第131-132页 |
·买麻藤醇低聚体的仿生合成 | 第132-143页 |
·实验设计 | 第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132-133页 |
·实验结果 | 第133-134页 |
·结构解析 | 第134-138页 |
·反应机理 | 第138-140页 |
·买麻藤醇低聚体的抗炎、抗氧化活性 | 第140页 |
·结果讨论 | 第140-141页 |
·二苯乙烯单体的氧化偶联反应活性与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关系 | 第141-143页 |
·实验部分 | 第143-14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143-144页 |
·实验操作 | 第144-147页 |
·结构鉴定 | 第147-151页 |
·仿生合成小结 | 第151-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6页 |
6.TNF-α抑制活性二苯乙烯低聚体的构效关系 | 第156-160页 |
总结 | 第160-162页 |
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附图 | 第164-263页 |
原创性及知识产权申明 | 第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