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虚假陈述行为概述 | 第8-16页 |
第一节 虚假陈述规范的源起及其概念 | 第8-10页 |
一、 虚假陈述规范的源起 | 第8-9页 |
二、 虚假陈述的概念 | 第9-10页 |
第二节 虚假陈述的行为形态 | 第10-14页 |
一、 虚假记载 | 第10-11页 |
二、 误导性陈述 | 第11页 |
三、 重大遗漏 | 第11-12页 |
四、 不正当信息披露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虚假陈述的重大性标准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主体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各国及地区有关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主体的立法例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证券法律法规对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主体的界定 | 第17-21页 |
一、 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及其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 第18-19页 |
二、 发起人、控股股东等实际控制人 | 第19页 |
三、 证券承销商、证券上市推荐人及其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 第19-20页 |
四、 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 | 第20页 |
五、 其他作出虚假陈述行为的机构或者自然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4页 |
第一节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性质 | 第21-24页 |
一、 合同责任说 | 第21-22页 |
二、 侵权责任说 | 第22-23页 |
三、 独立责任说 | 第23-24页 |
四、 法定民事责任说 | 第24页 |
第二节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4-29页 |
一、 虚假陈述行为 | 第25页 |
二、 损害事实 | 第25-26页 |
三、 虚假陈述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26-28页 |
四、 主观过错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 | 第29-32页 |
一、 归责原则 | 第29-31页 |
二、 免责事由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方式 | 第32-34页 |
一、 撤销合同 | 第32页 |
二、 损害赔偿 | 第32-33页 |
三、 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诉讼实现机制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诉讼实现机制 | 第34-37页 |
一、 诉讼模式选择 | 第34-35页 |
二、 前置程序 | 第35-37页 |
第二节 集团诉讼制度 | 第37-39页 |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 第39-41页 |
第四节 诉讼担当制度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