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引论 | 第9-1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亚洲季风区热源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亚洲季风区热源对季风影响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6-21页 |
| ·资料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线性相关分析 | 第16页 |
| ·合成分析 | 第16-17页 |
| ·Morlet小波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滑动平均 | 第17页 |
| ·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 ·热源和水汽汇的计算 | 第18-20页 |
| ·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分离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量源汇和水汽源汇季节变化的气候特征 | 第21-26页 |
| ·春季大气热量源汇和水气潜热源汇水平分布的气候特征 | 第21-22页 |
| ·夏季大气热量源汇和水气潜热源汇水平分布的气候特征 | 第22-23页 |
| ·秋季大气热量源汇和水气潜热源汇水平分布的气候特征 | 第23-24页 |
| ·冬季大气热量源汇和水气潜热源汇水平分布的气候特征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 第26-34页 |
| ·夏季孟加拉湾大气热源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6-28页 |
| ·夏季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区域的确定 | 第26页 |
| ·夏季孟加拉湾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 ·夏季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强度指数的定义 | 第27-28页 |
| ·夏季孟加拉湾大气热源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28页 |
| ·夏季孟加拉湾热源年际异常强弱年流场的特征 | 第28-30页 |
| ·热源强年流场的特征 | 第28-29页 |
| ·热源弱年流场的特征 | 第29-30页 |
| ·热源年际异常时流场响应的显著性检验 | 第30-32页 |
| ·热源异常强年流场变化的显著性检验 | 第30-31页 |
| ·热源异常弱年流场变化的显著性检验 | 第31-32页 |
| ·孟加拉湾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菲律宾热源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 第34-42页 |
| ·夏季菲律宾热源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34-35页 |
| ·夏季菲律宾热源区域的确定 | 第34页 |
| ·夏季菲律宾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34-35页 |
| ·菲律宾大气热源强度指数的定义 | 第35页 |
| ·夏季菲律宾大气热源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35页 |
| ·菲律宾热源年际异常强弱年流场的特征 | 第35-38页 |
| ·热源强年流场的特征 | 第36-37页 |
| ·热源弱年流场的特征 | 第37-38页 |
| ·热源年际异常时流场响应的显著性检验 | 第38-39页 |
| ·热源强年流场变化的显著性检验 | 第38-39页 |
| ·热源弱年流场变化的显著性检验 | 第39页 |
| ·菲律宾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42-45页 |
|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2页 |
| ·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 第42-43页 |
| ·菲律宾热源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论文附图 | 第50-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