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27页 |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概述 | 第14-16页 |
| ·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定义 | 第14-15页 |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三种模式比较 | 第15-16页 |
| ·委托代理理论的引入 | 第16-24页 |
|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21页 |
| ·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看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应致力解决的问题 | 第21-24页 |
| ·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对比中外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 3 国内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对比 | 第27-36页 |
| ·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 | 第27-34页 |
| ·德日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政府监管 | 第27页 |
| ·英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 | 第27-29页 |
| ·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 | 第29-34页 |
|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 | 第34-36页 |
| ·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 第34-35页 |
| ·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 | 第35-36页 |
| 4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 第36-54页 |
|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实考察 | 第36-42页 |
| ·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状--典型案例 | 第36-40页 |
| ·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状--调查结果 | 第40-42页 |
| ·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 | 第42-54页 |
| ·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42-46页 |
|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 | 第46-54页 |
| 5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对策与措施 | 第54-70页 |
| ·理顺委托代理关系 | 第54-60页 |
| ·树立正确的行业监管目标 | 第54-56页 |
| ·建立以证监会为主体的监管模式 | 第56-59页 |
| ·改变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制度 | 第59-60页 |
| ·建立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 | 第60-70页 |
| ·规范审计定价 | 第60-62页 |
| ·实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轮换制 | 第62-64页 |
| ·大力发展有限责任合伙制 | 第64-66页 |
| ·建立信誉机制 | 第66-68页 |
| ·健立健全民事赔偿机制,加大惩治力度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A 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一览表 | 第76-81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