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第二章 大城市碳源碳汇的研究方法 | 第17-33页 |
·碳源碳汇模型研究 | 第17-21页 |
·全球碳循环模型 | 第17-18页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型 | 第18-20页 |
·大城市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型 | 第20-21页 |
·化石燃料消耗产生碳源的计算 | 第21-22页 |
·人口所产生碳源的计算 | 第22页 |
·城市绿化和农作物的储存量和呼吸量的计算 | 第22-30页 |
·城市绿化碳储量的研究 | 第24-30页 |
·涡相关法 | 第24-25页 |
·生物量清单统计法 | 第25-30页 |
·城市农作物碳的储存量计算 | 第30页 |
·城市土壤对碳的储存量和呼吸量的计算 | 第30-33页 |
·城市土壤碳储存量的计算 | 第30-32页 |
·城市土壤碳呼吸量的计算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上海市碳源碳汇平衡分析 | 第33-82页 |
·研究背景、范围和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3-36页 |
·上海市化石燃料消耗和释放CO_2的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上海市人口变化所引起碳呼出量变化的分析 | 第42-43页 |
·上海市城市绿化和农作物对碳储存量和呼吸量影响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43-46页 |
·上海市城市用地变化对土壤中碳储存量和呼吸量影响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46-55页 |
·上海市碳源和碳汇平衡结果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55-57页 |
·上海市1995、2000和2003年碳源碳汇的空间分析 | 第57-82页 |
第四章 促进上海市碳源和碳汇平衡的对策措施 | 第82-91页 |
·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绝对量 | 第82-86页 |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 | 第86-87页 |
·合理保护耕地,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的比例 | 第87-89页 |
·实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 | 第89-90页 |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实施科学的形态规划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