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

飞秒激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三维光存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1页
 §1.1 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领域第13-15页
 §1.2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15-16页
 §1.3 本文安排第16-18页
 参考文献第18-21页
第二章 透明介质中的超短激光脉冲第21-38页
 §2.1 光在介质中的线性传播第21-23页
 §2.2 光在介质中的非线性传播第23-26页
  2.2.1 非线性折射率第24-25页
  2.2.2 自聚焦第25-26页
 §2.3 强激光导致物质的非线性电离第26-30页
  2.3.1 非线性光电离第26-28页
  2.3.2 雪崩电离第28-30页
  2.3.3 等离子体的自由载流子吸收第30页
  2.3.4 等离子体离焦第30页
 §2.4 激光在透明物质中导致的损伤第30-33页
  2.4.1 长脉冲第31-32页
  2.4.2 短脉冲第32-33页
 §2.5 超短脉冲激光系统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第三章 飞秒激光脉冲导致透明介质的体结构改变第38-62页
 §3.1 引言第39-41页
 §3.2 对透明介质中形成的结构改变形态的观察第41-49页
  3.2.1 皮秒激光脉冲在透明介质中形成的损伤第41-44页
  3.2.2 150fs激光脉冲在透明介质中形成的结构改变第44-48页
  3.2.3 讨论第48-49页
 §3.3 激光能量在透明介质中的沉积第49-53页
  3.3.1 小的折射率改变第51-52页
  3.3.2 圆锥形结构第52页
  3.3.3 空腔第52-53页
 §3.4 讨论第53-57页
  3.4.1 短脉冲激光与透明介质的相互作用第53页
  3.4.2 多光子电离与雪崩电离第53-55页
  3.4.3 自聚焦阈值及其对非线性电离的影响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第四章 在透明介质中写入多层损伤位点阵列第62-83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各种三维光存储技术第63-69页
  4.2.1 双光子吸收存储第64-65页
  4.2.2 光谱烧孔光存储第65-66页
  4.2.3 激光全息存储第66-67页
  4.2.4 飞秒脉冲在透明介质中的三维光存储第67-69页
 §4.3 不同深度处形成的损伤位点实验第69-76页
  4.3.1 实验装置第70-71页
  4.3.2 透明介质中不同深度处微爆型损伤位点的测量第71-76页
 §4.4 透明介质中三维空间上的多层损伤位点阵列第76-79页
 §4.5 串行读出的可行性实验第79-80页
 §4.6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第五章 飞秒激光三维光数据的存储和读出第83-100页
 §5.1 飞秒激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三维光存储的写入、读出系统第83-85页
 §5.2 飞秒脉冲激光的数字信号调制第85-87页
  5.2.1 飞秒经过脉冲的信号调制原理第85-86页
  5.2.2 对调制的激光脉冲的检验第86-87页
 §5.3 存储格式第87-89页
 §5.4 编码和解码第89-91页
  5.4.1 编码第89-91页
  5.4.2 解码第91页
 §5.5 图像处理和数据的识别第91-95页
  5.5.1 图像亮度不均匀的校正第91-92页
  5.5.2 通过图像处理得到各数据位点的形心坐标第92-94页
  5.5.3 读出图像对应的二进制数据信息的获得第94-95页
 §5.6 实验结果第95-97页
 §5.7 结论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0页
第六章 飞秒激光微加工应用-透射式衍射光栅的制作第100-109页
 §6.1 引言第100-101页
 §6.2 实验装置及刻写光栅技术第101-103页
  6.2.1 在K9玻璃和ZK6玻璃中刻写的光栅第101-102页
  6.2.2 对光栅相对衍射效率的测量第102-103页
 §6.3 讨论第103-106页
 §6.4 结论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09-112页
附录A:光强度、电场强度和光强,功率和能流量第112-115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第115-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网技术支持下的人口再分布模式研究——以浦东新区为例
下一篇:企业权威和集权与分权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