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技术难点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拟解决的技术难点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应用方法、软件概述 | 第15-17页 |
·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虚拟样机及相关技术理论概述 | 第18-32页 |
·虚拟现实的定义及发展状况 | 第18-21页 |
·虚拟现实的定义 | 第18-19页 |
·虚拟现实的四个重要特征10 | 第19-20页 |
·虚拟现实的组成 | 第20-21页 |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21-22页 |
·工程应用 | 第21页 |
·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1页 |
·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 | 第21-22页 |
·军事应用 | 第22页 |
·虚拟环境的实现方法 | 第22-23页 |
·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23-25页 |
·虚拟设计的特点 | 第23-24页 |
·虚拟制造的定义 | 第24页 |
·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的优点 | 第24-25页 |
·虚拟样机的概念 | 第25-28页 |
·虚拟样机的定义 | 第26页 |
·虚拟样机的特点 | 第26-27页 |
·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的概况和水平 | 第27-28页 |
·虚拟样机的应用 | 第28-30页 |
·虚拟样机的应用范围 | 第28页 |
·虚拟样机的作用 | 第28-29页 |
·虚拟样机的技术支持 | 第29页 |
·面向虚拟样机的工业设计体系结构 | 第29-30页 |
·虚拟样机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集装箱装卸桥虚拟样机开发的相关技术及理论 | 第32-52页 |
·面向对象技术 | 第32-38页 |
·面向对象的概念 | 第32-33页 |
·对象的特性 | 第33-34页 |
·面向对象方法学 | 第34-35页 |
·面向对象技术要点 | 第35-37页 |
·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和主要优点 | 第37-38页 |
·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 | 第38-46页 |
·概论 | 第38-39页 |
·几何建模 | 第39-41页 |
·几何建模概述 | 第39-40页 |
·模型的描述 | 第40-41页 |
·三维实体建模技术 | 第41-43页 |
·参数化建模 | 第43-46页 |
·集装箱装卸桥简介 | 第46-52页 |
·集装箱装卸桥结构简介 | 第46-49页 |
·集装箱装卸桥建模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49-50页 |
·集装箱装卸桥主要机构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建立集装箱装卸桥的产品数据模型 | 第52-77页 |
·全息产品建模原理 | 第52-62页 |
·全息产品建模的概念 | 第52-56页 |
·全息产品建模的形式化描述 | 第56-62页 |
·建立集装箱装卸桥的产品定义数据模型 | 第62-63页 |
·集装箱装卸桥的环境定义数据模型 | 第63-66页 |
·产品定义数据和环境定义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66-77页 |
·起升机构 | 第66-69页 |
·运行机构 | 第69-73页 |
·集装箱装卸桥参数化计算系统 | 第73-77页 |
第五章 集装箱装卸桥虚拟样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77-103页 |
·MultiGen Creator简述 | 第77-80页 |
·建模的基本概念 | 第78页 |
·MultiGen的构成 | 第78-79页 |
·OpenFlight结构 | 第79-80页 |
·MultiGen Creator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 第80-86页 |
·层次结构视图(Hierarchy View) | 第80-83页 |
·纹理映射技术 | 第83-84页 |
·实例化技术 | 第84-85页 |
·LOD层次细节技术 | 第85-86页 |
·Creator在虚拟样机几何建模中的具体运用 | 第86-103页 |
第六章 集装箱装卸桥虚拟样机驱动仿真流程 | 第103-119页 |
·虚拟样机驱动的实现方法 | 第103-104页 |
·应用系统开发平台的选用 | 第104页 |
·应用系统的开发目标 | 第104-105页 |
·应用程序预定义 | 第105-109页 |
·应用系统开发主要技术分析 | 第109-113页 |
·Vega应用程序的特点 | 第109-111页 |
·Vega中的对象物 | 第111-113页 |
·集装箱装卸桥工作过程分析 | 第113-115页 |
·集装箱装卸桥小车——吊具系统运动仿真 | 第115-118页 |
·集装箱装卸桥大车系统运动仿真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附录 | 第126-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