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山东路街道色彩控制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相关背景 | 第11-13页 |
| ·城市特色消失 | 第11页 |
| ·色彩污染严重 | 第11页 |
| ·色彩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 第11-12页 |
| ·城市色彩中微观层面研究薄弱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文献阅读法 | 第14-15页 |
| ·现场调研法 | 第15页 |
| ·归纳分析法 | 第15页 |
| ·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6-18页 |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39页 |
| ·城市色彩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6页 |
| ·城市色彩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 ·城市色彩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 ·城市色彩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 ·城市色彩的规划方法 | 第23-26页 |
| ·街道色彩相关理论研究 | 第26-31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 ·街道色彩的特性 | 第28-29页 |
| ·街道色彩的规划原则 | 第29-30页 |
| ·不同功能属性的街道色彩控制要点 | 第30-31页 |
| ·研究模式和研究距离的限定 | 第31-34页 |
| ·建筑场 | 第32-33页 |
| ·近景、中景、远景 | 第33-34页 |
| ·不同的空间形态决定研究方式和研究距离 | 第34页 |
| ·色彩的设计原则 | 第34-39页 |
| ·色彩对比原则 | 第34-37页 |
| ·色彩调和原则 | 第37-39页 |
| 3 城市街道色彩控制方法 | 第39-43页 |
| ·现状调查 | 第39-41页 |
| ·调查内容 | 第39页 |
| ·调查方法 | 第39页 |
| ·调查工具 | 第39-40页 |
| ·调查光源、天气及时间 | 第40-41页 |
| ·建立街道现状数据库 | 第41页 |
| ·色彩样品的标注方式 | 第41页 |
| ·建筑的主色调、辅助色和点缀色 | 第41页 |
| ·色彩样品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 4 案例分析——宁波中山东路 | 第43-56页 |
| ·地块特性认知 | 第43页 |
| ·地块相关背景 | 第43页 |
| ·上位规划定位 | 第43页 |
| ·整体协调性分析 | 第43-44页 |
| ·色彩连续度分析 | 第44-52页 |
| ·街道整体色彩连续度 | 第44-51页 |
| ·街道标志点延续度 | 第51-52页 |
| ·街道色彩的主次层次性分析 | 第52-54页 |
| ·标志性建筑与非标志性建筑的主次性 | 第53页 |
| ·建筑色彩与场所色彩的主次性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街道色彩规划对策及导引 | 第56-62页 |
| ·街道色彩规划对策 | 第56-57页 |
| ·强化街道色彩整体协调性对策 | 第56页 |
| ·增强街道色彩连续性对策 | 第56-57页 |
| ·塑造街道色彩主次层次性对策 | 第57页 |
| ·街道色彩规划导引 | 第57-62页 |
| ·建筑色彩规划导引 | 第57-58页 |
| ·场所色彩导引 | 第58-62页 |
| 结语 | 第62-64页 |
| 附录一 | 第64-66页 |
| 中山东路三江口西侧(北面)建筑色彩参数表 | 第64-66页 |
| 附录二 | 第66-68页 |
| 中山东路三江口西侧(南面)建筑色彩参数表 | 第66-68页 |
| 附录三 | 第68-71页 |
| 中山东路三江口东侧(北面)建筑色彩参数表 | 第68-71页 |
| 附录四 | 第71-74页 |
| 中山东路三江口东侧(南面)建筑色彩参数表 | 第71-74页 |
| 附录五:色彩学基本理论 | 第74-76页 |
| 色彩三要素 | 第74-75页 |
| 孟塞尔色彩体系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 图表统计 | 第77-8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
| 在读期间参与的设计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