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5页 |
·引言 | 第7页 |
·人机界面的发展历史 | 第7-9页 |
·命令行界面 | 第7-8页 |
·图形用户界面 | 第8-9页 |
·图形用户界面的形成与发展 | 第8页 |
·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 | 第8-9页 |
·图形用户界面的不足 | 第9页 |
·新一代人机界面 | 第9-11页 |
·无处不在的计算 | 第10页 |
·Post-WIMP界面特点 | 第10-11页 |
·笔式用户界面 | 第11-16页 |
·界面隐喻--纸笔 | 第12页 |
·基本数据类型--笔划 | 第12-13页 |
·笔划的语义--用户意图的提取 | 第13页 |
·笔式界面实例 | 第13-16页 |
·手持计算设备 | 第13-15页 |
·电子白板 | 第15页 |
·室件 | 第15-16页 |
·平板电脑 | 第16页 |
·联机手写数学公式识别 | 第16-21页 |
·数学公式识别的分类 | 第16-17页 |
·联机手写公式识别的意义和应用 | 第17-18页 |
·联机公式识别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Mathwriter1.0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动机和所做工作 | 第21-22页 |
·论文的组织和结构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基于手势和两级分类器的联机手写公式识别设计 | 第25-31页 |
·联机公式识别的难点 | 第25-27页 |
·笔式界面的非精确性 | 第25页 |
·公式的复杂结构和二义性 | 第25-26页 |
·命令交互 | 第26-27页 |
·基于手势和两级分类器的公式识别 | 第27-31页 |
·笔交互应用的层次结构 | 第27-28页 |
·基于手势和双分类器的手写公式识别设计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数据符号识别 | 第31-45页 |
·模式识别概述 | 第31-34页 |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 | 第31-32页 |
·配准(Registration) | 第32页 |
·预处理(Preprocessing) | 第32页 |
·规一化(Normalization) | 第32-33页 |
·切分(Segmentation) | 第33页 |
·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 | 第33页 |
·分类(Classification) | 第33-34页 |
·后期处理(Postprocessing) | 第34页 |
·单个字符识别介绍 | 第34-37页 |
·数据采集和配准 | 第34-35页 |
·预处理和规一化 | 第35-36页 |
·切分 | 第36页 |
·特征提取和分类 | 第36-37页 |
·类别选择据识规则 | 第37-38页 |
·多分类器集成 | 第38-39页 |
·带阙值的两级多特征分类器 | 第39-42页 |
·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特征提取 | 第40-42页 |
·点特征 | 第40-41页 |
·距特征 | 第41-42页 |
·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手势交互 | 第45-61页 |
·手势概述 | 第45-46页 |
·手势识别 | 第46-52页 |
·基于规则的手势识别 | 第46-48页 |
·基于统计的手势识别 | 第48-52页 |
·特征选择 | 第49-51页 |
·识别 | 第51页 |
·训练 | 第51-52页 |
·手势设计 | 第52-57页 |
·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手势设计工具GestureDesigner | 第54-55页 |
·mathwriter2.0的手势设计 | 第55-57页 |
·基于统计的手势评估 | 第57-58页 |
·命令和数据的分离 | 第58-61页 |
第五章 笔式公式识别中的交互技术与系统原型 | 第61-71页 |
·交互技术集成 | 第61-62页 |
·上下文感知交互 | 第62-65页 |
·隐式人机交互与上下文感知 | 第62页 |
·上下文在手写公式编辑中的应用 | 第62-65页 |
·时间上下文辅助切分 | 第63-64页 |
·语义上下文解决符号二义性 | 第64-65页 |
·最优选择 | 第65页 |
·直接指定 | 第65-66页 |
·局部放大 | 第66-67页 |
·补笔 | 第67-68页 |
·MATHWRITER2.0原型系统 | 第68-7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页 |
·困难和挑战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