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synopsis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2 自我价值感研究概述 | 第9-16页 |
2.1 自我价值感的概念 | 第9-10页 |
2.2 自我价值感的结构 | 第10-13页 |
2.3 自我价值感的特征 | 第13-14页 |
2.4 影响自我价值感的因素 | 第14-16页 |
3 违法犯罪青少年与自我价值感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3.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3.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一 量表的修订 | 第18-21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1 预试题目的编制 | 第18页 |
1.2 被试 | 第18页 |
1.3 施测方法 | 第18-19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1页 |
2.1 量表因素的确定 | 第19-20页 |
2.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20-21页 |
二 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研究 | 第21-36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1 被试 | 第21页 |
1.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1.3 方法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我价值感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2.2 个体变量对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 第23-26页 |
2.3 家庭变量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 自我价值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 第27-29页 |
3 讨论 | 第29-35页 |
3.1 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发展状况 | 第29页 |
3.2 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3.3 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 第31-33页 |
3.4 本研究对教育改造犯罪青少年的启示 | 第33-35页 |
3.5 今后研究方向 | 第35页 |
4 结论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