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机的视景仿真技术与房屋震害演示系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6页 |
| ·研究现状与本文的思路 | 第16-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仿真技术的基础理论 | 第23-57页 |
| ·系统、模型、相似 | 第23-36页 |
| ·系统 | 第23-25页 |
| ·模型 | 第25-27页 |
| ·相似 | 第27-34页 |
| ·相似与模型 | 第34-36页 |
| ·模拟与仿真的含义 | 第36-48页 |
| ·几个简单而典型的实例 | 第36-38页 |
| ·同型与等价 | 第38-43页 |
| ·模拟与仿真的含义 | 第43-45页 |
| ·仿真方法与试验方法、理论分析方法的关系 | 第45-48页 |
| ·仿真技术的发展脉络 | 第48-52页 |
| ·古代的模拟与仿真 | 第48-49页 |
| ·近代的模拟与仿真 | 第49-50页 |
| ·现代的模拟与仿真 | 第50-52页 |
| ·现代仿真技术 | 第52-57页 |
| ·仿真技术的现代含义 | 第52-55页 |
| ·现代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55-57页 |
| 第三章 基于PC机的视景仿真技术 | 第57-82页 |
| ·仿真系统与仿真环境 | 第57-61页 |
| ·仿真研究的结构体系 | 第57-59页 |
| ·仿真系统与仿真环境 | 第59-60页 |
| ·一体化仿真环境 | 第60-61页 |
| ·视景仿真技术 | 第61-75页 |
| ·视景仿真技术 | 第61-64页 |
| ·视景仿真技术的基本内容 | 第64-70页 |
| ·视景开发环境 | 第70-74页 |
| ·视景运行环境 | 第74-75页 |
| ·基于PC机的视景仿真 | 第75-82页 |
| ·基于PC的视景仿真 | 第75-78页 |
| ·基于PC机的视景系统 | 第78-79页 |
| ·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 | 第79-80页 |
| ·开发方案与编程模型 | 第80-81页 |
| ·应用前景 | 第81-82页 |
| 第四章 房屋震害的仿真模型 | 第82-101页 |
| ·建模思想与模型构成 | 第82-86页 |
| ·建模思想 | 第82-83页 |
| ·模型构成 | 第83-86页 |
| ·单体房屋易损性的确定性分析 | 第86-93页 |
| ·多层砖房的易损性分析 | 第87-89页 |
|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易损性分析 | 第89-91页 |
| ·单层砖柱厂房的易损性分析 | 第91-93页 |
| ·常见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 | 第93-96页 |
| ·多层砖房的典型震害特征 | 第93-94页 |
|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典型震害特征 | 第94-95页 |
| ·单层砖柱厂房的典型震害特征 | 第95-96页 |
| ·常见房屋的震害仿真模型 | 第96-101页 |
| ·易损性模型的参数表征 | 第96-98页 |
| ·破坏性模型的图形表征 | 第98-101页 |
| 第五章 房屋震害演示系统 | 第101-111页 |
| ·系统规划与总体设计 | 第101-104页 |
| ·开发方案与编程模型 | 第104-106页 |
| ·实现方法与技术细节 | 第106-108页 |
| ·功能介绍和使用说明 | 第108-111页 |
| 第六章 应用实例 | 第111-130页 |
| ·易损性分析和自动文档处理 | 第111-122页 |
| ·房屋概况 | 第111-113页 |
| ·易损性分析 | 第113-119页 |
| ·自动文档处理 | 第119-122页 |
| ·裂缝特征演示 | 第122-130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130-133页 |
| ·总结 | 第130-132页 |
| ·展望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 致谢 | 第138-13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