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概述 | 第1-2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电极箔产业的趋势 | 第10-11页 |
| ·电子铝箔的侵蚀机理 | 第11-21页 |
| ·侵蚀方式 | 第12-13页 |
| ·直流电侵蚀机理 | 第13-21页 |
| ·小孔腐蚀机理 | 第13-16页 |
| ·阳极电流作用下蚀孔的引发与生长 | 第16-21页 |
| ·隧道孔引发与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 ·实验步骤 | 第26-29页 |
| ·侵蚀 | 第26页 |
| ·预赋能 | 第26页 |
| ·化成 | 第26-27页 |
| ·比电容测试 | 第27-28页 |
| ·侵蚀箔的表面和断面的形貌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侵蚀条件对孔壁钝化及隧道孔形貌的影响 | 第29-41页 |
| ·草酸对隧道孔形貌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乙二醇对隧道孔形貌的影响 | 第31-32页 |
| ·Al~(3+)浓度对3:1混酸体系引发隧道孔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硫酸浓度和温度对隧道孔形貌的综合影响 | 第34-38页 |
| ·电流纹波系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电蚀前铝箔表面改性增加反应活性 | 第41-61页 |
| ·碱性溶液处理 | 第41-48页 |
| ·酸性溶液处理 | 第48-56页 |
| ·直流电处理 | 第56-58页 |
| ·低频交变电流前处理对比容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侵蚀性阴离子与氧化剂对比容的影响 | 第61-69页 |
| ·盐酸浓度对竞争过程的影响 | 第61-64页 |
| ·混酸中添加成分的影响 | 第64-67页 |
| ·氟化铵对比容的影响 | 第64-65页 |
| ·硝酸对比容和侵蚀形貌的影响 | 第65-67页 |
| ·高氯酸对比容的影响 | 第67页 |
| ·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钝性表面的修复与再生抑制铝箔全面活化溶解 | 第69-83页 |
| ·化学修复钝性表面 | 第69-72页 |
| ·硅酸钠溶液处理 | 第69-70页 |
| ·酸性重铬酸铵溶液处理 | 第70-71页 |
| ·浓硝酸处理 | 第71-72页 |
| ·阳极氧化处理再生钝性表面 | 第72-77页 |
| ·稀磷酸溶液阳极处理 | 第72-74页 |
| ·稀硫酸溶液阳极处理 | 第74-75页 |
| ·草酸溶液阳极处理 | 第75-77页 |
| ·浸铜处理模拟原始表面 | 第77-79页 |
| ·空气气氛中热氧化再生钝性表面 | 第79-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七章 侵蚀箔表面与隧道孔孔壁溶解的竞争规律 | 第83-93页 |
| ·铝箔表面与隧道孔壁面的化学溶解竞争规律 | 第83-86页 |
| ·发孔液Al~(3+)浓度对竞争过程的影响 | 第84-85页 |
| ·发孔电流密度对竞争过程的影响 | 第85-86页 |
| ·表面与孔壁的电化学溶解竞争 | 第86-91页 |
| ·盐酸中电化学溶解规律 | 第87页 |
| ·表面活性剂对溶解竞争过程的影响 | 第87-88页 |
| ·H~+浓度对溶解竞争过程的影响 | 第88-89页 |
| ·温度与表面和孔壁溶解活性的关系 | 第89-91页 |
| ·小结 | 第91-93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