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清输液制备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1 立题依据 | 第9-12页 |
·临床需要 | 第9-10页 |
·临床用药的需要 | 第9页 |
·临床对剂型的需求 | 第9-10页 |
·现有研究基础 | 第10-11页 |
·中药剂型现代化的需求 | 第11-12页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实验部分 | 第13-47页 |
1 仪器、材料与试药 | 第1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3页 |
·药材与对照品 | 第13页 |
2 制剂处方 | 第13-14页 |
3 制备工艺研究 | 第14-45页 |
·工艺路线的拟定 | 第14-15页 |
·原料药 | 第14页 |
·制剂 | 第14-15页 |
·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15-45页 |
·原料药部分 | 第15-33页 |
·药材的加工炮制 | 第15页 |
·黄芩提取工艺条件筛选 | 第15-27页 |
·提取溶媒、方法及过滤条件考察 | 第15页 |
·煎煮条件考察 | 第15-20页 |
(1) 吸水率考察 | 第15-1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6页 |
(3) 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16-20页 |
(4) 验证试验 | 第20页 |
·第一次酸沉碱溶配合乙醇处理的条件考察 | 第20-23页 |
(1) 浓缩相对密度考察 | 第20-21页 |
(2) 酸沉PH的选择 | 第21页 |
(3) 保温温度的考察 | 第21-22页 |
(4) 保温时间的考察 | 第22-23页 |
(5) 碱溶PH的选择 | 第23页 |
(6) 乙醇用量的考察 | 第23页 |
·第二次酸沉碱溶配合乙醇处理的条件考察 | 第23-26页 |
(1) 第二次酸沉PH的选择 | 第24页 |
(2) 保温温度的考察 | 第24-25页 |
(3) 保温时间的考察 | 第25页 |
(4) 乙醇洗涤后沉淀PH的选择 | 第25-26页 |
(5) 第二次碱溶PH的选择 | 第26页 |
(6) 活性炭除杂工艺的考察 | 第26页 |
·第三次酸沉 | 第26-27页 |
·干燥方法及温度 | 第27页 |
·黄芩总黄酮提取物制法与工艺流程图 | 第27-29页 |
(1) 制法 | 第27页 |
(2) 工艺流程图 | 第27-29页 |
·原料药的中试研究 | 第29-30页 |
(1) 原料药中试生产数据 | 第29页 |
(2) 原料药中试样品质量检查 | 第29-30页 |
·产品吸湿性质的研究 | 第30-33页 |
(1) 吸湿平衡时间的测定 | 第30-31页 |
(2)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 第31-33页 |
·制剂部分 | 第33-45页 |
·分剂量确定 | 第33页 |
·制备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33-42页 |
·溶媒的确定 | 第33页 |
·助溶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缓冲剂的选用 | 第34-35页 |
·配液工艺路线的确定 | 第35页 |
·活性炭吸附工艺条件的筛选 | 第35-37页 |
(1) 活性炭吸附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2) 活性炭用量的筛选 | 第36页 |
(3) 活性炭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36-37页 |
(4) 活性炭吸附工艺 | 第37页 |
·渗透压的确定 | 第37-39页 |
·热处理冷藏法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9页 |
·药液PH值的确定 | 第39-40页 |
·灭菌温度的考察 | 第40-41页 |
·包装材料 | 第41页 |
·制剂稳定性试验 | 第41-42页 |
(1) 低温和冻融试验 | 第41页 |
(2) 高温试验 | 第41-42页 |
·制剂的制法与工艺流程图 | 第42-43页 |
(1) 制法 | 第42-43页 |
(2) 工艺流程图 | 第43页 |
·制剂的中试研究 | 第43-45页 |
(1) 制剂的中试生产数据 | 第43-44页 |
(2) 制剂的中试样品质量检查 | 第44-45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图 | 第49-52页 |
文献综述 | 第5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