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 第1-21页 |
·高速轮轨铁路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国外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国内的发展概况 | 第12页 |
·高速磁浮铁路的发展概况 | 第12-17页 |
·概况 | 第12页 |
·磁浮铁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磁浮铁路在英国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磁浮铁路在加拿大的发展状况 | 第15页 |
·磁浮铁路在法国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磁浮铁路在前苏联的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磁浮铁路在中国的发展 | 第17页 |
·研究高速铁路平纵断面设计标准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1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高速轮轨铁路平纵断面设计标准的研究方法 | 第21-46页 |
·圆曲线最小半径 | 第21-31页 |
·曲线半径与列车速度的关系 | 第21-23页 |
·曲线外轨最大超高、欠超高和过超高 | 第23-29页 |
·最小曲线半径选择 | 第29-31页 |
·缓和曲线 | 第31-36页 |
·缓和曲线线型 | 第31-34页 |
·缓和曲线长度 | 第34-36页 |
·最大曲线半径 | 第36-38页 |
·夹直线及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 第38-40页 |
·理论上夹直线和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 第38-39页 |
·国内外夹直线和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 第39-40页 |
·竖曲线半径 | 第40-42页 |
·列车运行安全性要求的竖曲线半径 | 第40-41页 |
·旅客乘坐舒适性要求的竖曲线半径 | 第41-42页 |
·竖曲线与圆曲线、缓和曲线重叠设置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6页 |
第3章 高速磁浮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研究 | 第46-68页 |
·圆曲线最小半径 | 第46-51页 |
·区间线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 第46-50页 |
·系统构造允许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列车准静态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 | 第50-51页 |
·缓和曲线 | 第51-57页 |
·线路平面正线内缓和曲线 | 第51-55页 |
·平面道岔缓和曲线 | 第55页 |
·纵断面缓和曲线 | 第55-57页 |
·超高 | 第57-58页 |
·线路坡度 | 第58-60页 |
·竖曲线半径 | 第60-62页 |
·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取值研究 | 第62-67页 |
·最小平曲线半径 | 第62-63页 |
·缓和曲线线型及长度 | 第63-65页 |
·最小竖曲线半径 | 第65-66页 |
·竖曲线与缓和曲线、圆曲线重叠设置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高速磁浮铁路缓和曲线线形选择的动力学分析 | 第68-94页 |
·舒适度评价概述 | 第68-72页 |
·舒适度指数 | 第68-70页 |
·磁浮铁路舒适度评价依据 | 第70-72页 |
·列车通过缓和曲线动态分析 | 第72-81页 |
·列车通过缓和曲线舒适度分析 | 第72-78页 |
·各参数变化对舒适度的影响 | 第78-81页 |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动力学检算 | 第81-88页 |
·检验竖曲线上凸时的设计参数 | 第81-85页 |
·检验竖曲线下凹时的设计参数 | 第85-88页 |
·高速磁浮线路车/线耦合动力学理论 | 第88-94页 |
·概述 | 第88-89页 |
·磁浮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 第89-90页 |
·高速磁浮线路动力学模型 | 第90-91页 |
·磁轨关系的力学特征 | 第91-92页 |
·车辆动力学方程 | 第92-93页 |
·动力学统一方程及其数值方法 | 第93页 |
·思考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