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白僵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征 | 第10-11页 |
·球孢白僵菌的致病机理 | 第11页 |
·球孢白僵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 第11-12页 |
·环境条件对白僵菌的影响 | 第12-13页 |
·温度湿度对白僵菌的影响 | 第12页 |
·pH 值对白僵菌的影响 | 第12页 |
·紫外线照射对白僵菌的影响 | 第12-13页 |
·白僵菌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白僵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拟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白僵菌的生物特性与孢子萌发特性 | 第17-28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17-19页 |
·供试菌株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试验仪器 | 第18页 |
·主要使用试剂 | 第18-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白僵菌菌株基因组序列的提取 | 第19页 |
·白僵菌菌株的ITS 序列扩增 | 第19页 |
·菌落生长速度与产孢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孢子萌发率及芽管长度测量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白僵菌菌株培养特性结果 | 第20-21页 |
·菌株基因组序列的提取与ITS 序列电泳图结果 | 第21-22页 |
·白僵菌菌株ITS 序列BALST 比对结果与系统进化树 | 第22-24页 |
·15 株球孢白僵菌的培养特征 | 第24-25页 |
·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特征 | 第25-26页 |
·球孢白僵菌培养特征与孢子萌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白僵菌的酯酶同工酶酶谱 | 第28-34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供试菌株 | 第28页 |
·所用试剂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球孢白僵菌全蛋白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垂直非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与聚类分析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球孢白僵菌菌丝体全蛋白的相对迁移率 | 第30页 |
·球孢白僵菌的酯酶同工酶酶谱 | 第30-31页 |
·球孢白僵菌同工酶酶带的编号代码 | 第31页 |
·球孢白僵菌同工酶酶带的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图 | 第31-3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白僵菌的RAPD-PCR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4-4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试剂 | 第34页 |
·供试菌株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白僵菌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4-35页 |
·DNA 浓度和质量检测 | 第35页 |
·RAPD 扩增反应及检测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球孢白僵菌基因组DNA 琼脂糖检测 | 第36-37页 |
·球孢白僵菌RAPD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37-41页 |
·球孢白僵菌白僵菌RAPD 的相似系数与聚类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白僵菌HFW-05 在植株叶片与土壤中的宿存动态研究 | 第44-60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菌株 | 第44页 |
·试验地点及作物 | 第44-45页 |
·培养基配置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选择性培养基的选择 | 第45页 |
·HFW-05 在植株叶片和叶肉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45-46页 |
·HFW-05 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内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HFW-05 在番茄黄瓜洋白菜叶片表面上的定殖种群动态 | 第47-51页 |
·HFW-05 对番茄黄瓜洋白菜叶片表面的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 第51页 |
·HFW-05 在番茄黄瓜洋白菜叶片叶肉中的定殖种群动态 | 第51-55页 |
·HFW-05 对番茄黄瓜洋白菜叶肉中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 第55-56页 |
·HFW-05 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中的定殖种群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 第56-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