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页 |
前言 | 第4-5页 |
一、 从人的本质上看,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必然需要法制和道德的调节 | 第5-7页 |
1 、 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含义 | 第5页 |
2 、 历史上思想家从人性出发,对法治和德治进行的探讨 | 第5-6页 |
3 、 马克思主义从人的本质出发,科学回答了法治与德治是稳定社会和促进发展的历史必然。 | 第6-7页 |
二、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 第7-11页 |
1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第7-9页 |
2 、 我国历史上的法治与德治关系上的经验教训 | 第9-10页 |
3 、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社会稳定与发展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 第11-18页 |
1 、 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促进其发展 | 第11-13页 |
2 、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保障人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 第13-15页 |
3 、 调整社会关系和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 第15-16页 |
4 、 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稳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 第16-17页 |
5 、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 | 第17-18页 |
四、 加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途径 | 第18-26页 |
1 、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加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 第18-20页 |
2 、 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道德体系,推进法制体制的改革和道德体制的建构 | 第20-23页 |
3 、 坚持依法行政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 第23-25页 |
4 、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并多种渠道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