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受人享有权利的性质 | 第12-17页 |
第一节 预售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13-14页 |
一、 预售合同是买卖合同 | 第13页 |
二、 预售合同具有确定性 | 第13-14页 |
三、 预售合同的价款专用 | 第14页 |
第二节 预购人获得的权利的性质 | 第14-17页 |
一、 预售商品房的期待效力 | 第14-15页 |
二、 商品房期待权与形成权、支配权的关系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经登记的预售合同--债权物权化 | 第17-20页 |
一、 认为这种买受人期待权系债权 | 第17-18页 |
二、 认为这种买受人期待权系物权 | 第18-19页 |
三、 经登记的预售商品房抵押权的期待权是物权化的债权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预售商品房抵押合同的客体 | 第20-24页 |
一、 期待权为抵押合同的客体的法律依据 | 第20-22页 |
二、 一般抵押标的必须具备的性能 | 第22-23页 |
三、 经登记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期待权的特征 | 第23-24页 |
第四章 预售商品房抵押合同的条件 | 第24-30页 |
第一节 预售商品房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4-27页 |
一、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 | 第24-25页 |
二、 上海市的规定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相关房地产抵押的条件 | 第27-28页 |
一、 在建工程的抵押 | 第27-28页 |
二、 土地使用权的抵押 | 第28页 |
第三节 预售商品房抵押与土地使用权抵押关系 | 第28-30页 |
一、 同时抵押 | 第28-29页 |
二、 分别抵押 | 第29-30页 |
第五章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的效力 | 第30-36页 |
第一节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的目的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的性质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的效力 | 第33-36页 |
一、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担保关系的确定 | 第33-34页 |
二、 预售商品房抵押权的确定 | 第34-36页 |
第六章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的模式 | 第36-40页 |
第一节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的立法模式 | 第36-38页 |
一、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 | 第36-37页 |
二、 形式主义立法模式 | 第37页 |
三、 折衷主义立法模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对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的选择 | 第38-40页 |
第七章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错误与赔偿 | 第40-43页 |
第一节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错误 | 第40-41页 |
第二节 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错误的赔偿 | 第41-43页 |
第八章 完善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制度的建议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坚持房产和土地使用权主体一致,落实“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防止同一物上不同人设立多重抵押 | 第44-46页 |
第三节 通过公证完善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制度 | 第46-54页 |
一、 当前我国的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制度 | 第46-47页 |
二、 公证制度引入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中 | 第47-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