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0页 |
·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机制 | 第12页 |
·西医治疗 | 第12页 |
·中医治疗 | 第12-19页 |
·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病机 | 第12-13页 |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 | 第13-14页 |
·中医药治疗的应用 | 第14-18页 |
·中药药理作用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筛选病例 | 第20页 |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剔除标准 | 第20页 |
·治疗方案 | 第20-22页 |
·研究分组 | 第20页 |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数据管理与统计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4-29页 |
·病例完成情况 | 第24页 |
·基线比较 | 第24页 |
·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配对资料t检验) | 第24-25页 |
·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配对资料t检验) | 第25-26页 |
·两组间比较 | 第26-28页 |
·两组间治疗1周、治疗2周后CCS评分差值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间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 | 第27页 |
·两组间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 | 第27-28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29-33页 |
·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机制 | 第29页 |
·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治疗 | 第29-30页 |
·西医治疗 | 第29页 |
·中医药治疗 | 第29-30页 |
·小承气汤合增液汤方义 | 第30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基线分析 | 第30页 |
·疗效分析 | 第30-31页 |
·生活质量分析 | 第31页 |
·疼痛控制状况分析 | 第31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 第37-57页 |
附录1:便秘诊断标准(罗马Ⅲ) | 第37页 |
附录2:便秘评分量表(Cleveland constipation Score,CCS) | 第37-38页 |
附录3:便秘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 第38页 |
附录4:卡氏评分标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 | 第38-39页 |
附录5: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 | 第39-40页 |
附录6:NCI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AE-V3.0) | 第40-41页 |
附录7:英文缩略语 | 第41-42页 |
附录8:病例报告表 | 第42-5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