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JS局机关办公室--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公务员考核中的应用
前言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第一部分 案例 | 第11-27页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第27-51页 |
1. 引言 | 第27页 |
2. 公务员考核的涵义 | 第27-28页 |
3. 公务员考核的目的 | 第28页 |
4.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标准 | 第28-31页 |
4.1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4.2 考核的内容 | 第29-30页 |
4.3 考核的标准 | 第30-31页 |
5. 公务员素质的可考核性 | 第31-32页 |
6. 公务员考核的功效 | 第32页 |
7. 公务员考核的方法 | 第32-35页 |
7.1 考核方法要切合实际 | 第32-33页 |
7.2 几种常见的考核方法 | 第33-35页 |
7.3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方法 | 第35页 |
8. 我国公务员考核存在的弊端分析 | 第35-36页 |
9. 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理由 | 第36-38页 |
9.1 模糊评判与模糊综合评判 | 第36-37页 |
9.2 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理由 | 第37-38页 |
10. 模糊综合评判实例 | 第38-47页 |
10.1 确立评判对象集X | 第39页 |
10.2 确立评判要素集U | 第39页 |
10.3 确立评语集V | 第39页 |
10.4 确定权数分配集 | 第39-41页 |
10.5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第41-43页 |
10.6 求决策集 | 第43-47页 |
10.7 确定考核结 | 第47页 |
11. 对实例的讨论 | 第47-51页 |
11.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优点 | 第47-48页 |
11.2 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8-50页 |
11.3 关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的可行性 | 第50-51页 |
资料来源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