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要 | 第1-9页 |
1.1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1.2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3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8-9页 |
2 前言 | 第9-11页 |
3 文献综述:糖原生成素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 | 第11-33页 |
3.1 糖原生成素(GN)的发现 | 第11-13页 |
3.2 GN的分子生物学和相对分子质量 | 第13-16页 |
3.3 GN在细胞内的存在状态和亚细胞定位 | 第16-19页 |
3.4 GN的酶学特征 | 第19-23页 |
3.5 糖原合成途径—由GN经前糖原到糖原 | 第23-28页 |
3.6 糖原合成调节新概念 | 第28-33页 |
4 动物实验研究 | 第33-8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6页 |
4.1.1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33-37页 |
4.1.3 大鼠宰杀和取样 | 第37页 |
4.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37-45页 |
4.1.5 统计方法 | 第45-46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6-69页 |
4.2.1 一般情况 | 第46页 |
4.2.2 骨骼肌大糖原(MG)、前糖原(PG)、总糖原(TG) | 第46-53页 |
4.2.3 骨骼肌葡萄糖转运 | 第53-58页 |
4.2.4 骨骼肌糖原合成酶(GS)活性 | 第58-59页 |
4.2.5 骨骼肌糖原生成素(GN)基因表达 | 第59-64页 |
4.2.6 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 | 第64-68页 |
4.2.7 相关分析 | 第68-69页 |
4.3 讨论 | 第69-84页 |
4.3.1 关于本研究的方法学 | 第69-72页 |
4.3.2 耐力训练对大鼠肌糖原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72-78页 |
4.3.3 间歇高强度训练对大鼠肌糖原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4 补充肌酸、谷氨酰胺对大鼠肌糖原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79-81页 |
4.3.5 关于肌糖原超量恢复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81-82页 |
4.3.6 糖原生成素与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关系 | 第82-84页 |
4.4 结论 | 第84-86页 |
5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6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