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摘 | 第1-13页 |
| ·前言 | 第13-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 ·丘脑后核的结构和功能 | 第15-19页 |
| ·丘脑后核的组织结构 | 第15页 |
| ·丘脑后核的纤维传入 | 第15-17页 |
| ·丘脑后核与皮层的联系 | 第17页 |
| ·丘脑后核细胞的感受特性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海马的结构和功能 | 第19-24页 |
| ·海马的组织结构和特点 | 第19-20页 |
| ·海马的传入纤维 | 第20-21页 |
| ·海马的传出纤维 | 第21-22页 |
| ·海马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第22页 |
| ·海马与痛觉的关系以及海马细胞特性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结语 | 第24-2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5-31页 |
| ·动物的麻醉及手术 | 第25页 |
| ·部分脑区的破坏 | 第25-27页 |
| ·逃避性条件反射的测定 | 第27页 |
| ·皮层第二感觉区诱发电位的引导记录 | 第27-28页 |
| ·电刺激 | 第28页 |
| ·细胞外单细胞放电记录方法 | 第28-29页 |
| ·药品及给药途经 | 第29-30页 |
|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第30-31页 |
| ·结果 | 第31-67页 |
| ·损伤大鼠的海马和丘脑后核对逃避性条件反射的影响 | 第31-37页 |
| ·正常大鼠的逃避性条件反射及吗啡的影响 | 第31页 |
| ·损伤大鼠的海马和丘脑后核交互阻滞作用 | 第31-32页 |
| ·腹腔注射吗啡对损伤大鼠的海马和丘脑后核后逃避性条件反射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吗啡对逃避性条件反射的作用比较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大鼠的海马对皮层第二感觉区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 | 第37-51页 |
| ·刺激坐骨神经及海马对大鼠的皮层第二感觉区诱发电位的影响 | 第37-40页 |
| ·海马内注射吗啡或γ—氨基丁酸对皮层第二感觉区诱发电位的影响 | 第40-46页 |
| ·损伤丘脑后核消除海马降低诱发电位的作用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海马对丘脑后核的诱发放电的抑制作用 | 第51-58页 |
| ·刺激坐骨神经诱发海马细胞单位放电 | 第51-53页 |
| ·刺激坐骨神经诱发丘脑后核细胞单位放电 | 第53-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吗啡对诱发海马细胞放电的抑制作用 | 第58-59页 |
| ·吗啡对诱发海马细胞放电频率的降低作用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页 |
| ·乙酰胆碱和吗啡对诱发丘脑后核细胞放电的作用 | 第59-63页 |
| ·微电泳乙酰胆碱对诱发丘脑后核细胞放电频率的增频作用 | 第59-61页 |
| ·微电泳吗啡对诱发丘脑后核细胞放电频率的减频作用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乙酰胆碱和吗啡对海马降低丘脑后核细胞放电频率的影响 | 第63-67页 |
| ·微电泳乙酰胆碱对海马降低丘脑后核细胞放电频率的对抗作用 | 第63-64页 |
| ·微电泳吗啡对海马降低丘脑后核细胞放电频率的协同作用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讨论 | 第67-77页 |
| ·伤害性电刺激 | 第67-68页 |
| ·伤害性刺激反应 | 第68-69页 |
| ·伤害性刺激诱发皮层第二感觉区电位反应 | 第68页 |
| ·丘脑后核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 第68-69页 |
| ·海马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 第69页 |
| ·海马对伤害性刺激信息传入的抑制作用 | 第69-72页 |
| ·海马对大鼠逃避性条件反射的影响 | 第69-70页 |
| ·海马对皮层第二感觉区诱发电位的影响 | 第70页 |
| ·海马对丘脑后核细胞诱发放电的影响 | 第70-71页 |
| ·海马对伤害性刺激信息传入抑制作用的途径和机理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页 |
| ·吗啡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 第72-77页 |
| ·吗啡对动物逃避性条件反射的抑制作用 | 第72页 |
| ·吗啡对伤害性刺激诱发电位的影响 | 第72-73页 |
| ·吗啡抑制伤害性刺激信息传入的作用机理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英文文摘 | 第79-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