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问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盈余管理的涵义 | 第16-17页 |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7-19页 |
·关于IPO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7-18页 |
·关于保配股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8-19页 |
·关于ST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9页 |
·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总体应计模型 | 第20页 |
·特定应计模型 | 第20页 |
·盈余分布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股改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 第21-25页 |
·股改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 第21-22页 |
·首发股及配股目的 | 第21页 |
·避免摘牌 | 第21-22页 |
·避税和维护债务契约的目的 | 第22页 |
·股改前上市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2-25页 |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第22-23页 |
·利用资产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 第23页 |
·利用变更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 第23-25页 |
第四章 股改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 第25-29页 |
·股改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 第25-26页 |
·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 | 第25页 |
·提升企业形象 | 第25-26页 |
·抬高股价 | 第26页 |
·股改后上市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新情况 | 第26-29页 |
·定向增发情况下盈余管理的趋势 | 第26-27页 |
·资产注入情况下盈余管理的趋势 | 第27-28页 |
·实施股权激励情况下盈余管理的趋势 | 第28-29页 |
第五章 股改前后盈余管理行为变化分析 | 第29-35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及假设的提出 | 第29-33页 |
·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 第29-30页 |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 第30-33页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3-35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3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第六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变化实证研究 | 第35-52页 |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实证结果 | 第35-43页 |
·股改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结果 | 第36-39页 |
·股改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结果 | 第39-43页 |
·股改前后盈余管理变化情况 | 第43-45页 |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描述性统计 | 第43页 |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配对T检验 | 第43-44页 |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Wilcoxon秩和检验 | 第44-45页 |
·股改后分情况分析盈余管理变化情况 | 第45-51页 |
·资产注入情况下盈余管理变化情况 | 第45-47页 |
·定向增发情况下盈余管理变化情况 | 第47-49页 |
·实施股权激励情况下盈余管理变化情况 | 第49-51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A 制造业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结果 | 第56-68页 |
附录B 资产注入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 第68-69页 |
附录C 定向增发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 第69-71页 |
附录D 实施股权激励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 第71-7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