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配合力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 第8-9页 |
·配合力的概念 | 第8页 |
·测定配合力的方法 | 第8-9页 |
·配合力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利用 | 第10-11页 |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改良与利用 | 第10-11页 |
·国内玉米种质资源改良与利用 | 第11页 |
·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研究 | 第11-13页 |
·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的概念 | 第11-12页 |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优模式的方法 | 第12页 |
·国内外主要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 第12-13页 |
·循环育种策略 | 第13-15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田间设计及管理 | 第16页 |
·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性状 | 第16-17页 |
·田间调查 | 第17页 |
·室内考种 | 第17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方差分析 | 第18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18页 |
·遗传相关分析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35页 |
·ASI 及株型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19-26页 |
·ASI 及株型性状方差分析 | 第19-20页 |
·ASI 及株型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20-22页 |
·ASI 及株型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22-25页 |
·ASI 及株型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 第25-26页 |
·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26-31页 |
·穗部性状方差分析 | 第26页 |
·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分析 | 第26-28页 |
·穗部性状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分析 | 第28-31页 |
·穗部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 第31页 |
·主要数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 第31-33页 |
·株型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 第32页 |
·穗部性状遗传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株型性状与穗粒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33页 |
·自选系 F83 和 ZX09-1002 的综合评价 | 第33-35页 |
·自选系 F83 的综合评价 | 第33-34页 |
·自选系 ZX09-1002 的综合评价 | 第34-3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供试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 | 第35页 |
·关于植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 | 第35-36页 |
·自选系 F83 和 ZX09-1002 的育种潜力分析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导师简介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