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软件外包的涵义 | 第12-14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16-21页 |
·国内外学者对软件外包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6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 | 第17-21页 |
第3章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第21-31页 |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的优势 | 第22-25页 |
·人力资源丰富 | 第22-23页 |
·政府重点扶持 | 第23-24页 |
·运营模式合理 | 第24页 |
·软交会助推加力 | 第24-25页 |
·对日外包优势明显 | 第25页 |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存在的不足 | 第25-28页 |
·高级人才缺口严重 | 第25-26页 |
·企业运营成本提高 | 第26-27页 |
·企业综合规模偏小 | 第27页 |
·外包市场比较单一 | 第27-28页 |
·企业认证相对缺乏 | 第28页 |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具有的机会 | 第28-29页 |
·软件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 第28-29页 |
·振兴老工业基地机遇良好 | 第29页 |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面临的威胁 | 第29-31页 |
·软件外包城市发展迅速 | 第29-30页 |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 第30-31页 |
第4章 大连与国内外其它重要软件外包城市的比较 | 第31-49页 |
·生产要素比较 | 第32-33页 |
·从业人数 | 第32-33页 |
·人力成本 | 第33页 |
·需求市场比较 | 第33-35页 |
·国内市场 | 第33-34页 |
·国外市场 | 第34-35页 |
·企业发展比较 | 第35-37页 |
·发展规模 | 第35-36页 |
·质量管理 | 第36-37页 |
·发展模式比较 | 第37-41页 |
·大连市──“官助民办”模式 | 第37-38页 |
·北京市──“三四三”模式 | 第38-39页 |
·上海市──“一园三区”模式 | 第39-40页 |
·班加罗尔──“三园并趋”模式 | 第40-41页 |
·政府支持比较 | 第41-49页 |
·大连市──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 | 第41-42页 |
·北京市──打造软件之都 | 第42-44页 |
·上海市──产业集聚发展 | 第44-45页 |
·班加罗尔──亚洲硅谷 | 第45-49页 |
第5章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发展预测 | 第49-55页 |
·灰色系统预测介绍 | 第49页 |
·灰色预测模型 | 第49-52页 |
·建立模型 | 第50页 |
·模型检验 | 第50-52页 |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预测 | 第52-55页 |
第6章 加快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55-62页 |
·尽快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训机制 | 第55-56页 |
·政企合作 | 第55页 |
·社会培训 | 第55-56页 |
·校企培训 | 第56页 |
·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和宏观管理力度 | 第56-57页 |
·加大基础投入 | 第56页 |
·提供优惠政策 | 第56-57页 |
·规范市场环境 | 第57页 |
·办好用好软交会 | 第57页 |
·提高大连软件外包企业的竞争力 | 第57-59页 |
·扩大企业综合规模 | 第57-58页 |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 第58页 |
·规范软件外包业务 | 第58页 |
·加快企业认证步伐 | 第58-59页 |
·加快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 | 第59-62页 |
·加强集群基地建设 | 第59-60页 |
·加强集群内企业多视角合作 | 第60-61页 |
·促进对日外包分会发展 | 第61页 |
·发展中美合作基地集群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