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当前我国报业所处的社会环境 | 第12-22页 |
| ·我国传媒环境的变化 | 第12-15页 |
| ·社会结构的演变——社会分层 | 第12-14页 |
| ·媒体技术的革新——媒体融合 | 第14-15页 |
| ·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第15-17页 |
| ·网络媒体的流行与时尚 | 第15-16页 |
| ·网络阅读成为习惯 | 第16-17页 |
| ·区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传统报业的整体冲击现状 | 第17-22页 |
| ·广告增幅下滑 | 第18-19页 |
| ·发行量下降 | 第19-20页 |
| ·读者群的流失 | 第20页 |
| ·内容资源的挑战 | 第20-21页 |
| ·报纸沦为网络廉价打工者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数字化背景下报业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 第22-34页 |
| ·媒介生态学视野中报业发展的可能性 | 第22-30页 |
| ·媒介生态学理论的基本构架 | 第22-25页 |
| ·媒介生态学视野中报业发展的可能性 | 第25-30页 |
| ·媒介生态位与媒体的生机 | 第25-28页 |
| ·媒介生态互动与生存发展 | 第28-29页 |
| ·传播最小量规律 | 第29-30页 |
| ·增强适应性的内稳态机制 | 第30页 |
| ·报纸独特的优势成为其发展的必然性 | 第30-34页 |
| ·报纸具有很强的公信力 | 第31页 |
| ·报纸有周期性的出版规律 | 第31页 |
| ·报纸的版面视觉优势 | 第31-32页 |
| ·报纸拥有忠诚的读者群体 | 第32页 |
| ·报纸具有非常成熟的盈利模式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我国报业在数字化进程中的成就与变革 | 第34-48页 |
| ·中国报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 | 第34-36页 |
| ·数字化技术促使报纸业态变革 | 第36-48页 |
| ·报纸流程之变 | 第36-38页 |
| ·对新闻采编流程实行计算机管理 | 第36-37页 |
| ·群众新闻资源的数字化改造 | 第37页 |
| ·新媒体业务延长了传统采编流程 | 第37-38页 |
| ·报纸形态之变 | 第38-40页 |
| ·手机报 | 第38-39页 |
| ·多媒体报纸 | 第39-40页 |
| ·电子报纸 | 第40页 |
| ·报纸内容之变 | 第40-44页 |
| ·纸上BLOG(博客) | 第41-42页 |
| ·网友打嘴仗 | 第42-43页 |
| ·手机上网和球迷热线 | 第43页 |
| ·聊天室(QQ)的快问快答 | 第43-44页 |
| ·报纸版式之变 | 第44-48页 |
| ·页面化设计 | 第44-45页 |
| ·模块化设计 | 第45-46页 |
| ·静态式设计 | 第46页 |
| ·视觉中心区杂志化设计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我国报业存在的明显不足与应对之策 | 第48-60页 |
| ·报业业态的不足与原因 | 第48-50页 |
| ·传播的时效性——传统报纸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传播速度滞后 | 第48-49页 |
| ·传播的空间性——传统报纸受发行成本限制,传播信息有限 | 第49页 |
| ·传播的方式——传统报纸传播的单向性,影响传受双方的随时交流 | 第49-50页 |
| ·受众的分化——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传统报纸受众的流失 | 第50页 |
| ·报业业态的应对之策 | 第50-60页 |
| ·内容是报业制胜法宝 | 第50-52页 |
| ·报业自身定位的转变 | 第52-53页 |
| ·报道流程的改变 | 第53-55页 |
| ·确保核心竞争力 | 第55-57页 |
| ·巩固公信力 | 第55-56页 |
| ·增强实用性 | 第56页 |
| ·提高可读性 | 第56-57页 |
| ·化劣势为优势 | 第57页 |
| ·建立新的媒体终端 | 第57-60页 |
| ·电子阅报栏 | 第58页 |
| ·手机报 | 第58页 |
| ·E-News | 第58页 |
| ·IP电视 | 第58-59页 |
| ·视频电话 | 第59页 |
| ·视盘出版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