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 国际背景 | 第9页 |
(二) 国内背景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概述 | 第16-20页 |
一、民族节庆文化 | 第16页 |
二、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 | 第16-17页 |
三、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类型与特点 | 第17-20页 |
(一)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类型 | 第17-18页 |
(二)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特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示例 | 第20-35页 |
第一节 锡伯族的西迁节 | 第20-26页 |
一、西迁节的由来和发展 | 第20-21页 |
二、西迁节的活动内容 | 第21-22页 |
三、西迁节的文化内涵 | 第22-26页 |
第二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 第26-31页 |
一、那达慕大会的由来和发展 | 第26-27页 |
二、那达慕大会的活动内容 | 第27页 |
三、那达慕大会的文化内涵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吐鲁番的葡萄节 | 第31-35页 |
一、葡萄节的由来与发展 | 第31页 |
二、葡萄节的活动内容 | 第31-32页 |
三、葡萄节的文化内涵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价值 | 第35-42页 |
一、历史价值 | 第35-38页 |
二、社会价值 | 第38-39页 |
三、精神价值 | 第39-40页 |
四、旅游价值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保护 | 第42-50页 |
一、记录保护是保护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首要基础工作 | 第43-44页 |
二、立法保护是保护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法律政策保障 | 第44页 |
三、分级保护是保护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目标责任建设 | 第44-46页 |
四、教育保护是保护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机制保证 | 第46-49页 |
五、媒体宣传是保护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重要阵地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利用 | 第50-52页 |
一、传统节庆的利用 | 第50-51页 |
二、现代新兴节庆的利用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 第52-54页 |
一、保护和利用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第52页 |
二、保护和利用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 | 第52-53页 |
三、保护和利用好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有利于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 第53页 |
四、保护和利用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调查问卷一 | 第60-62页 |
调查问卷二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