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轨道交通概述 | 第9-11页 |
| ·轨道交通的定义及分类 | 第9页 |
| ·轨道交通建设意义 | 第9-11页 |
| ·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国内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的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 ·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 ·指标的特征和功能 | 第19页 |
| ·指标体系的特征 | 第19-20页 |
| ·构建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20-21页 |
|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步骤 | 第21-22页 |
| ·指标体系的类型 | 第22-28页 |
| ·DPSIR 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 ·LCA 指标体系 | 第24-26页 |
| ·基本指标体系 | 第26-27页 |
| ·三种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对比 | 第27-28页 |
| ·评价标准的选取 | 第28页 |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54页 |
| ·环境影响识别 | 第30-34页 |
| ·轨道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和过程 | 第30页 |
| ·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 第30-34页 |
| ·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7页 |
| ·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三个层次 | 第34-35页 |
| ·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 ·评价指标的涵义 | 第37-46页 |
| ·驱动力指标(B1) | 第37-38页 |
| ·压力指标(B2) | 第38-40页 |
| ·状态指标(B3) | 第40-42页 |
| ·影响指标(B4) | 第42-44页 |
| ·响应指标(B5) | 第44-46页 |
| ·指标选取的不确定性 | 第46页 |
|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 第46-54页 |
| ·确定权重的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 | 第47-48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 | 第48-53页 |
| ·指标的聚合方法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指标体系应用实例分析—以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 | 第54-83页 |
| ·总则 | 第54-55页 |
| ·评价目的 | 第54页 |
| ·评价范围 | 第54页 |
| ·评价水平年 | 第54-55页 |
| ·评价重点 | 第55页 |
| ·区域环境现状 | 第55-67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55-57页 |
| ·社会环境概况 | 第57-60页 |
| ·交通环境概况 | 第60-62页 |
| ·规划区域环境敏感区 | 第62-67页 |
| ·规划分析 | 第67-74页 |
| ·线网功能目标 | 第67-68页 |
| ·线网规划方案 | 第68-70页 |
| ·线网功能层次 | 第70-71页 |
| ·线路敷设方式 | 第71-73页 |
| ·车场选址和用地规划 | 第73-74页 |
|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 第74-8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74-76页 |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76-77页 |
|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77-78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 第五章 论文结论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摘要 | 第89-92页 |
| Abstract | 第92-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