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46页 |
一、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0-31页 |
(一) 多糖的来源和种类 | 第11页 |
(二) 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 第11-15页 |
(三) 多糖的纯度鉴定 | 第15-16页 |
(四)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五) 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 第16-17页 |
(六) 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7-20页 |
(七) 多糖的结构研究 | 第20-23页 |
(八) 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23-28页 |
(九) 多糖的分子修饰 | 第28-29页 |
(十) 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十一) 多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30-31页 |
二、人参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31-35页 |
(一) 人参多糖的成分 | 第32页 |
(二) 人参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三) 人参多糖的活性研究 | 第33-35页 |
三、硫酸酯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35-39页 |
(一) 硫酸酯多糖的获得途径 | 第36-37页 |
(二) 硫酸酯多糖的结构表征 | 第37页 |
(三) 硫酸酯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37-39页 |
四、有机氯农药多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39-43页 |
(一) 中药材的有机氯残留问题 | 第39-40页 |
(二) 有机氯农药多残留分析的提取方法 | 第40-42页 |
(三) 有机氯农药多残留分析的净化方法 | 第42页 |
(四) 有机氯农药多残留分析的检测方法 | 第42-43页 |
五、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3-4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44-46页 |
第一章 人参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46-55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一) 主要仪器 | 第46-47页 |
(二)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47页 |
(三) 提取方法 | 第47-48页 |
(四) 标准溶液与标准曲线 | 第48页 |
(五) 人参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六) 换算因子的测定 | 第48页 |
(七) 回收率的测定 | 第48-49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一) 人参多糖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49-50页 |
(二)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页 |
(三) 多糖显色反应 | 第50-51页 |
(四) 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 | 第51-52页 |
(五) 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2页 |
(六) 换算因子的测定结果 | 第52-53页 |
(七)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 第53页 |
三、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二章 人参多糖的纯化和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55-67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55-60页 |
(一)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二)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56页 |
(三) 人参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 第56-58页 |
(四) 人参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 第58页 |
(五) Sephadex G-100层析柱的装柱与平衡 | 第58-59页 |
(六) 人参多糖的物理性质 | 第59页 |
(七) 人参多糖纯度的鉴定 | 第59页 |
(八) 人参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59-60页 |
(九) 人参多糖的化学组成测定 | 第60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一) 人参多糖分离与纯化 | 第60-61页 |
(二) 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确定 | 第61-62页 |
(三) 多糖的物理性质 | 第62页 |
(四) 多糖纯度的鉴定 | 第62-64页 |
(五)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64-65页 |
(六)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65页 |
(七) 人参多糖的总糖含量 | 第65页 |
(八) 多糖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65-66页 |
三、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人参硫酸酯多糖的合成及最佳合成条件研究 | 第67-73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一) 主要仪器 | 第67-68页 |
(二)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68页 |
(三) 人参硫酸酯多糖的合成 | 第68页 |
(四) 硫取代度的测定 | 第68页 |
(五) 正交实验设计 | 第68-69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69-71页 |
(一) 人参硫酸酯多糖的合成机理 | 第69页 |
(二) 人参硫酸酯多糖的合成方法 | 第69页 |
(三) 硫取代度的测定结果 | 第69-70页 |
(四) 正交实验结果 | 第70页 |
(五) 反应条件 | 第70-71页 |
(六) 合成周期 | 第71页 |
三、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人参硫酸酯多糖的结构表征 | 第73-79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73页 |
(一) 主要仪器 | 第73页 |
(二)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73页 |
(三)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73页 |
(四) 紫外光谱法 | 第73页 |
(五) 红外光谱法 | 第73页 |
(六) 核磁共振碳谱法 | 第73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73-78页 |
(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73-75页 |
(二) 紫外光谱法 | 第75页 |
(三) 红外光谱法 | 第75-77页 |
(四) 核磁共振碳谱法 | 第77-78页 |
三、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人参有机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79-86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79-81页 |
(一) 主要仪器 | 第79页 |
(二) 试剂与标样 | 第79-80页 |
(三) 提取方法 | 第80页 |
(四) 净化方法 | 第80-81页 |
(五) 色谱条件 | 第81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81-84页 |
(一) 毛细管柱分离条件的选择 | 第81页 |
(二) 净化方法的选择 | 第81-82页 |
(三)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82页 |
(四)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82-83页 |
(五) 最低检出限 | 第83-84页 |
(六) 样品的测定 | 第84页 |
三、小结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9页 |
附图 | 第99-106页 |
后记 | 第106-10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