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校歌的文化解读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7页 |
第1章 大学校歌的演变 | 第17-30页 |
·清末时期:校歌以传统文化为主体 | 第17-21页 |
·抗日战争时期:校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 | 第21-24页 |
·建国时期:校歌以政治激励为主流 | 第24-26页 |
·改革开放时期:校歌呈现多元文化取向 | 第26-30页 |
第2章 大学校歌的文化内涵 | 第30-42页 |
·大学校歌的思想之源 | 第30-32页 |
·“主德”、“求善”的思想 | 第30-31页 |
·“重和谐”、“重稳定”的思想 | 第31-32页 |
·大学校歌内容的多元化 | 第32-36页 |
·突显人文地理 | 第32-33页 |
·弘扬传统文化 | 第33页 |
·张扬个体特点 | 第33-35页 |
·折射教育理念 | 第35-36页 |
·大学校歌形式的雅化 | 第36-42页 |
·庄重典雅 | 第36-37页 |
·豪迈激昂 | 第37-38页 |
·音韵和谐 | 第38-40页 |
·意蕴深远 | 第40-42页 |
第3章 大学校歌的类型与功能 | 第42-54页 |
·大学校歌的类型 | 第42-48页 |
·道德修养型 | 第42-44页 |
·知识真理型 | 第44-47页 |
·社会政治型 | 第47-48页 |
·大学校歌的功能 | 第48-52页 |
·凝聚激励功能 | 第49-50页 |
·价值导向功能 | 第50-51页 |
·传递文化功能 | 第51-52页 |
·大学校歌功能的淡化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大学校歌歌词附录 | 第5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