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 第8-9页 |
·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8页 |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 第8-9页 |
·灰色系统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2章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2-36页 |
·序列算子与灰色序列生成 | 第12-15页 |
·冲击扰动系统与序列算子 | 第12页 |
·均值生成算子 | 第12-13页 |
·累加生成的灰指数率 | 第13-15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15-23页 |
·灰色关联因素和关联算子 | 第15-17页 |
·灰色关联公理和灰色关联度 | 第17-19页 |
·广义灰色关联度 | 第19-23页 |
·灰色聚类评估 | 第23-29页 |
·灰色变权聚类 | 第23-25页 |
·灰色定权聚类 | 第25-26页 |
·“区间化灰色聚类方法”及其修正 | 第26-29页 |
·灰色GM(1,1)模型 | 第29-32页 |
·灰色GM(1,1)模型的描述及建立 | 第30-31页 |
·GM(1,1)模型的实用范围 | 第31-32页 |
·灰色GM(1,N)模型和GM(0,N)模型 | 第32-34页 |
·GM(1,N)模型 | 第32-34页 |
·GM(0,N)模型 | 第34页 |
·灰色综合评判 | 第34-36页 |
第3章 陕西省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 第36-52页 |
·陕西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 第36-39页 |
·指标体系制定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37-39页 |
·利用灰色综合评判方法测算各子系统发展水平 | 第39-45页 |
·原始数据的采集 | 第39-40页 |
·原始数据的处理 | 第40-42页 |
·对各子系统做灰色综合评判 | 第42-45页 |
·资源、经济、环境、人口协调发展评价 | 第45-50页 |
·应用平衡理论的系统协调评价模型 | 第45-47页 |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系统协调评价模型 | 第47-50页 |
·GM(1,N)协调发展模型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