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遗产地的更新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工业文明遗产改造更新的历史沿革 | 第13-21页 |
·工业文明遗产地的产生 | 第13页 |
·世界经济的转型 | 第13页 |
·城市发展中土地的置换 | 第13页 |
·工业文明遗产地更新的动因 | 第13-14页 |
·西方工业文明遗产地的更新进程 | 第14-17页 |
·20 世纪70 年代以前的更新 | 第14-16页 |
·70 年代至今对工业遗产地的更新 | 第16-17页 |
·我国工业文明遗产地更新的发展 | 第17-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工业文明遗产地更新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31页 |
·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24页 |
·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理论分析 | 第21-22页 |
·城市宏观经济分析 | 第22-24页 |
·地段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页 |
·政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社会方面可行性分析 | 第26-29页 |
·文化因素 | 第26-27页 |
·情感因素 | 第27-28页 |
·环境因素 | 第28-29页 |
·可持续性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工业文明遗产地更新的设计手法探讨 | 第31-61页 |
·建筑改造 | 第31-48页 |
·更新原则 | 第31-32页 |
·空间改造 | 第32-39页 |
·建筑外围护体系的改造策略 | 第39-41页 |
·新旧设计要素的兼容性整合 | 第41-43页 |
·色彩运用 | 第43-44页 |
·风格设计 | 第44-48页 |
·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改造设计对策总结 | 第48页 |
·景观改造 | 第48-60页 |
·更新原则 | 第48-49页 |
·景观体系的保留 | 第49-51页 |
·土壤基质的恢复 | 第51-52页 |
·植被的重建 | 第52-55页 |
·污水的处理再利用 | 第55-57页 |
·地形的处理 | 第57-58页 |
·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延续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工业文明遗产地更新实施保障因素分析 | 第61-73页 |
·思想观念转变是前提 | 第61-64页 |
·“四方”关系是核心 | 第64-67页 |
·政策、法规 | 第67-71页 |
·公众参与现状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73-82页 |
6 1 研究背景 | 第73-74页 |
·国棉三厂基地保护的意义 | 第74-77页 |
·政治意义 | 第74-75页 |
·历史价值 | 第75页 |
·美学价值 | 第75-76页 |
·情感价值 | 第76页 |
·经济价值 | 第76-77页 |
·国棉三厂工业基地更新的总体功能定位 | 第77-78页 |
·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拓展 | 第77页 |
·国棉三厂产业结构调整 | 第77-78页 |
·老工业基地的功能定位 | 第78页 |
·老工业基地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 第78页 |
·国棉三厂业基地更新设计手法探讨 | 第78-82页 |
·建筑改造 | 第79-80页 |
·景观改造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