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微粉化及增溶作用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第8页 |
·替米沙坦 | 第8-10页 |
·替米沙坦的理化性质及命名 | 第8-9页 |
·药理作用 | 第9页 |
·药代动力学特点 | 第9页 |
·临床应用 | 第9-10页 |
·固体分散体技术 | 第10-22页 |
·微粉化技术的现状 | 第11-12页 |
·固体分散体技术 | 第12-13页 |
·固体分散体的分类 | 第13-14页 |
·固体分散体常用的载体 | 第14-18页 |
·固体分散体成型技术 | 第18-19页 |
·高效释药原理 | 第19-20页 |
·固体分散体质量评价 | 第20-22页 |
·国内外替米沙坦的研究状况 | 第22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 | 第23-29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3页 |
·主要仪器及厂家 | 第23-24页 |
·替米沙坦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24-28页 |
·替米沙坦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 第24页 |
·替米沙坦紫外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4-25页 |
·辅料对主药紫外吸收测定的影响 | 第25页 |
·溶出度测定中溶出介质的确定 | 第25-26页 |
·替米沙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替米沙坦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 第27页 |
·表观油/水分布系数的测定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替米沙坦微粉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研究 | 第29-47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29-30页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9-30页 |
·主要仪器及生产厂家 | 第30页 |
·主要应用的数学处理方法概述 | 第30-31页 |
·相似因子f2 | 第30页 |
·威布尔方程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31-46页 |
·替米沙坦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第31-36页 |
·替米沙坦微粉的制备研究 | 第36-45页 |
·溶出度的比较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替米沙坦 G-微粉的质量评价 | 第47-57页 |
·红外光谱测定 | 第47-49页 |
·X-Ray衍射扫描测定 | 第49-51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51-53页 |
·G-微粉吸湿量测定 | 第53页 |
·溶出度的测定 | 第53-56页 |
·溶出方法 | 第54页 |
·不同批次G-微粉的溶出度检查 | 第54-55页 |
·稳定性的检查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释药理论初步研究探索 | 第57-63页 |
·常用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替米沙坦G-微粉释药模型的拟合 | 第58-62页 |
·替米沙坦 G-微粉释药模式推测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