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梦游”的美学意蕴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 课题源起 | 第7-8页 |
(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学术创新点 | 第8-9页 |
第一章 梦游与审美体验 | 第9-19页 |
(一) “梦游”的审美过程 | 第9-13页 |
(二) 梦游的审美主体特征 | 第13-14页 |
(三) 梦游的意象世界特征 | 第14-16页 |
(四) 梦游的审美体验特征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梦游与艺术创作活动 | 第19-25页 |
(一) 梦游与艺术创作活动 | 第19-22页 |
(二) “梦游”中艺术理论探讨 | 第22-23页 |
(三) 梦游的审美体验与艺术创造的同一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梦游与先秦时期文化 | 第25-35页 |
(一) 《庄子》与梦游 | 第28-30页 |
(二) 《楚辞》与梦游 | 第30-35页 |
第四章 梦游与魏晋时期文化 | 第35-53页 |
(一) 神灭与不灭 | 第35-38页 |
(二) 道教与梦游 | 第38-48页 |
(三) 佛教与梦游 | 第48-53页 |
第五章 梦游与唐宋时期文化 | 第53-63页 |
(一) 李白与“梦游” | 第53-55页 |
(二) 曹唐与“梦游” | 第55-57页 |
(三) 苏轼与“梦游” | 第57-63页 |
第六章 “梦游”的人生境界讨论 | 第63-73页 |
(一) 梦的虚幻义 | 第63-65页 |
(二) 梦的理想义 | 第65-69页 |
(三) 论艺术作品中的人生境界 | 第69-73页 |
第七章 中西视野下“梦”与艺术创作的比较 | 第73-80页 |
(一) 尼采《悲剧的诞生》 | 第73-75页 |
(二)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释梦》 | 第75-78页 |
(三) 中西“梦与艺术”的比较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后记 | 第85-87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