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相关概念的解释与界定 | 第11-13页 |
| ·国际资本流动 | 第11-12页 |
| ·电子货币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4页 |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评述 | 第15-30页 |
| ·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15-16页 |
| ·重商主义的货币中心论 | 第15-16页 |
|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 | 第16页 |
|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16-25页 |
| ·马克思、列宁的观点及其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 第17-20页 |
| ·剑桥学派的理解 | 第20-22页 |
| ·瑞典学派 | 第22-24页 |
| ·金德伯格 | 第24-25页 |
| ·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25-30页 |
| ·马柯洛普的国际投资理论 | 第25-27页 |
| ·纳克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27-28页 |
| ·米德: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 第28-30页 |
| 第3章 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流动 | 第30-44页 |
| ·传统国际资本流动渠道 | 第30-31页 |
| ·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流动方式研究概述 | 第31-33页 |
| ·"网币"兑换危害论 | 第31-32页 |
| ·网络渠道的资金跨境流动 | 第32-33页 |
| ·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 第33页 |
| ·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实证研究 | 第33-44页 |
| ·信用卡收汇通道 | 第33-37页 |
| ·电子货币与网络银行转账通道 | 第37-41页 |
| ·其他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流动通道 | 第41-44页 |
| 第4章 通过网络的资金流入规模估算 | 第44-52页 |
| ·对热钱规模估算的几种方式 | 第44-46页 |
| ·通过"误差与遗漏项"测算 | 第44页 |
| ·"外汇储备增量-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FDI)"方法 | 第44-45页 |
| ·"外汇储备增量-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FDI)+虚假贸易+虚假FDI"方法 | 第45页 |
| ·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FDI中隐藏的热钱 | 第45-46页 |
| ·热钱估算 | 第46-49页 |
| ·外汇增量 | 第46页 |
| ·贸易顺差以及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计算 | 第46-47页 |
| ·FDI | 第47-48页 |
| ·热钱汇总计算 | 第48-49页 |
| ·对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流动估算 | 第49-52页 |
| ·信用卡通道资金估算 | 第49-51页 |
| ·通过网络渠道的国际资本流动发展趋势 | 第51-5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2-54页 |
| ·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进出方式 | 第52页 |
| ·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流入规模估算 | 第52页 |
| ·基于网络的国际资本流动监管及影响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