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种掺混比对燃烧及结渣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国外混煤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混煤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掺混比对煤质特性影响的分析 | 第17-30页 |
·单煤及其混煤的煤样编号 | 第17页 |
·分析煤种的选取及煤样制备 | 第17-29页 |
·实验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 第17-18页 |
·实验煤样的工业分析 | 第18-22页 |
·实验煤样的元素分析 | 第22-24页 |
·实验煤样的发热量实验分析 | 第24-26页 |
·实验煤样的激光粒度分析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混煤煤样的热重和燃烧特性分析 | 第30-43页 |
·热重实验分析法概述及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热重实验分析的概述 | 第30页 |
·实验仪器及条件介绍 | 第30-31页 |
·混煤的热重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混煤燃烧性能的分析 | 第34-42页 |
·掺混比对混煤着火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掺混比对混煤可燃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掺混比对混煤稳燃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掺混比对混煤燃烬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掺混比对混煤综合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混煤结渣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43-53页 |
·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 | 第43页 |
·煤的结渣危害 | 第43-44页 |
·煤的常用结渣指标 | 第44-47页 |
·用结渣指数 Fs 判别煤的结渣程度 | 第45-46页 |
·碱酸比 B/A、沾污指数 RF及硅比 G | 第46-47页 |
·综合指数 R | 第47页 |
·灰成分和灰熔融特性实验 | 第47-51页 |
·煤灰成分实验 | 第47-48页 |
·煤灰的制备及灰锥的制取 | 第48-49页 |
·煤灰熔融性测定 | 第49-51页 |
·煤样的结渣特性分析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运用模糊数学确定混煤的最佳掺配比例 | 第53-70页 |
·模糊数学与隶属函数的简介 | 第53-54页 |
·混煤掺配比例的模糊最优化 | 第54-56页 |
·混煤因素判断集及其权重集的确定 | 第54-55页 |
·评判各指标的标准 | 第55-56页 |
·建立各影响混煤配比因素的隶属函数 | 第56-68页 |
·降/升半梯形隶属度函数的介绍 | 第57-63页 |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 第63-67页 |
·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详细摘要 | 第78-84页 |